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ARM预判:上网本是英特尔的未来

ARM预判:上网本是英特尔的未来

时间:07-01 来源: 点击:
北京的夏天,今年来得特别的早。这一点,连常年生活在英国的ARM公司总裁帝陀·布朗(Tudor Brown)都感觉到了。从去年的冬天开始,上网本成为了众多IT业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他告诉记者:"上网本对ARM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但对英特尔来说,那是他们的未来。"

网状的ARM生态圈

ARM被称为IT业"上游的上游"。这个"上游的上游"意味着其授权的技术通过芯片商、产品商、运营商,最后转化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潮流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不夸张的说,ARM在设计世界电子消费的未来。

而这种听上去有点像"预言未来"的神力从何而来?因预测产生的风险又如何规避呢?这要从ARM的商业拓展模式说起了。

概括的说,ARM需要保证自己现在推出的技术成为五年后电子消费领域的潮流。这里就存在于两个问题:一个ARM对于未来技术走向的引导;而是对消费者未来需求的预判。

ARM作为最上游所构成的产业链结构是这样的:ARM授权技术给IC设计商和晶圆制造商,然后交付芯片生产商,然后将芯片产品供给给电子产品生产商,最后由运营商和经销商将最终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

在这个链条的每个环节,ARM公司都有专门的BD团队在跟进。比如当前,ARM一直在和中国各电信运营商接触,探讨3G标准的发展,以及3G网络中的数据处理。这样在ARM内部就有一个"推论-验证-再推论"的技术升级机制,这样一个机制保证了ARM对未来的预判可以落在一个相对可靠的置信区间内。

这样一来,ARM技术的价值传递并不是传统产业链的线性模式,而是以半导体制造商及运营商为双核心的网状模式,在这个网络中,价值有着多项的流动,而且在流动中由于对未来的期待而自我实现了升值。

ARM还有很多类似的机制以预判未来,总结起来可以认为是一种"归纳-推广"的方法论。这样ARM得以判断一种趋势,并在这种趋势中提出创新,引导电子消费的趋势。

而这种创新,也是有最基本的规律的,那就是ARM所一直坚持的低功耗原则。

"低功耗意味着一切。"帝陀·布朗向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这很有意思,因为显然,消费者普遍认为ARM产品最显著的特点是低功耗。而ARM的思路,并不是把低功耗作为一个技术指标,而是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根据墨菲定则,越复杂的结构越容易出错,低功耗意味着可以用奥卡姆剃刀剔除不必要的散热,供电和保障结构。这让ARM的产品具有更实际的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而后者,让ARM2008年在工业微控制芯片领域取得了200%的市场增长。

即将燃起的硝烟

其实,ARM和英特尔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紧密关系。一方面,英特尔在嵌入式芯片领域其实也是ARM的客户之一,其产品线中有基于ARM技术构架的产品;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MID,尤其是现在的上网本市场上,两者已经逐渐公开了竞争的姿态。

与英特尔惯常的性能为本作风不同,ARM定义了另一种"上网本"的概念。ARM中国区前总裁谭军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上网本还是属于廉价笔记本电脑的范畴,没有突出上网的应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优化,并表示不久后就能在市场上看到ARM技术授权的上网本。那会是一个更具个性工业设计,拥有更长待机时间,功能更加集中和专业的产品。ARM对上网本市场趋势的预判是,上网本将向专用消费电子工具的方向演进,而不是一个牺牲了性能的廉价笔记本电脑。

可以想象一下如同手机一样始终在线,待机时间长达一天,应用更加方便,外形多种多样且更方便携带的网络终端设备。基于ARM之前的成功,这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帝陀·布朗似乎对上网本市场并不特别操心。他说:"目前中国的上网本芯片的市场规模是2亿,即使是翻一番达到4亿,相对于ARM每年40亿颗芯片的销量,也不过是10%。"

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上网本对ARM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但对英特尔来说,那是他们的未来。"

案例:汽车信息化

正是汽车信息化支撑了ARM在工业微控制领域200%的增长率。从最传统的动力控制系统到提升驾驶体验的应用及汽车娱乐化系统,还有汽车安全系统,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成为汽车产品中的必备组件。而ARM因为其低功耗带来的可靠性在这一市场上高歌猛进。

这带来了两个发展趋势:一方面"ARM生态圈"保证了汽车信息设备的市场供给,降低了汽车信息化的成本;另一方面,ARM的成功引起半导体行业的轰动,使更多关于汽车信息化的技术被开发出来。这两个趋势将在未来直接导致汽车信息化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取得如同手机市场的成绩,可能是ARM眼下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是因为汽车信息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而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者的购买力都是非常可观的。仿佛一座未开发的金山一般,谁占领了高地,谁就拥有了未来。

而对于ARM而言,已经有三条可以针对汽车信息化不同需求的产品线。更先进的技术也还在研发当中。不过,这年头,技术的先进与否未必决定了市场的成功与否,这点ARM有深刻的认识。而在商业上的策略,帝陀·布朗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记住,一辆汽车只有一块中央ECU,但却有四个电动玻璃窗。"

确实,从ARM的角度来看,芯片的销售数量是市场成功的关键。高性能的芯片成本高,利润率虽可观但数量有限。但是在同一渠道上,还有大量对稳定、可靠、便宜的芯片需求。ARM判断这些需求会是嵌入式式芯片在汽车工业甚至于整个工业微控制领域的市场主体。而去年的销售成绩显然验证了这一判断是卓有成效的。

根据ARM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合作伙伴反馈的信息,目前一辆中档轿车平均需要部署20个左右的嵌入式微控制芯片,ARM凭借可靠性很有信心取得其中至少18个芯片的市场优势。至于还有几个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的芯片,"还有英特尔这样的企业呢。"ARM中国区前总裁谭军博士笑着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