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的强力支撑点,5G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仿佛刚刚开始贴近4G技术,5G时代便将扑面而至了。
所谓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如果说4G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以50倍于3G的速度在网上浏览,那么,作为网速约20倍于4G的5G技术,其价值不仅在于快,更在于能够每平方公里连接100万个以上的物体、通信传输的错误率为10的负9次方、时延可达到毫秒量级。
"未来5G技术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在发表演讲时指出:"如果说2G解决了人与人通话的需求,3G推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4G通信时代基本实现人与人的连接,那么,5G技术的发展将解决人与物和物与物的连接。"
这样的万物互联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5G技术的推出,同样能够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提供强力支撑。张代君指出,在未来,制造企业可以通过VR设备沉浸式遥控生产制造,汽车能够通过传感器监测路况与行人甚至进行无人驾驶,医院可以通过高清画面的传输实现远程手术。而这一切,离不开5G技术下极高数据传输能力所实现的高效数据传输。
智能制造支撑点
如果仅仅简单地将"机器换人"视为"智能制造",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从18世纪工业革命肇始,制造业所讲的故事就是机器替代手工劳作,只不过如今替换的深度与规模不同。
"智能制造远远不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的范畴,它意味着大数据上传至云端、高速数据处理与回传反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张代君就此直言:"在这样的一个智能制造过程中,有许多场景需要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而无论对于消费娱乐、工厂制造还是消费者而言,5G技术都将会承载底层核心的传输,带来最直接的体验。"
鉴于此,全球各大公司已投入精兵强将,开始试图入局。据了解,2018年韩国将进行5G技术的演示,美国运营商有望在同年进行基于固定宽带接入设备的预商用,日本则宣布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时全面商用5G技术。"预计2025年,5G设备覆盖率将达到60%-80%。"
而在《中国制造2025》倡导的制造业智能转型等理念驱动下,作为智能制造支撑点的5G技术,中国发展之路也走到一个微妙的节点。今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5G研发技术试验,基础研发试验在2016年至2018年进行;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5G发展,在2020年启动5G商用;6月举办的首届全球5G大会上,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形成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中国则是该理念的积极倡导者。
"中国的5G技术与全球在同步发展,并且将成为5G的主战场。"张代君坦言。除去《中国制造2025》高瞻远瞩的政策纲领外,中国具备了极佳的产业环境,三大电信运营商不仅体量大,技术发展也与全球同步。从产业链而言,中国的网络制造厂商、芯片制造厂商、手机制造厂商甚至家电厂商等在全球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汽车制造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包括通讯厂商、家电厂商、汽车设备厂商、移动互联网厂商在内的智能制造各个环节,都将成为5G技术的应用所在,这也会进一步提振5G技术研发的速度。"
创新融入智造
作为全球顶级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在追逐5G技术的道路上也不遗余力。三星方面此前向媒体透露,到2020年,该公司希望其5G设备年销售额达到10万亿韩元以上(约合86亿美元)。这对于三星当前的网络业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事实上,寄望5G技术的三星,积累已有时日。据了解,从2010年起,三星便已开始着手5G通信研发。从2014年开始,三星致力于5G技术和产业的商用,并已在多个5G技术研发领域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其中包括2013年完成全球第一个基于毫米波的演示系统,领导业界完成毫米波信道建模,用以显著提高5G网络规划效率,致力于基站和终端产品小型化必要的射频技术研发,并于2015年完成全球第一个基于毫米波的多小区切换演示。
"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还应该更加积极投入创新之中。"张代君指出。尽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形成一定的创新氛围,中国制造在家电、通讯或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也有许多微创新,但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作为传统的消费类电子制造企业,三星每年都有许多产品推陈出新。"三星智能手机率先推出曲面屏,是典型的核心技术创新案例。在虚拟现实头盔、视频采集设备上,三星的创新也都是业内居首。传统家电方面,三星的曲面屏电视领先业界潮流,甚至传统的冰箱设备,三星也能够进行智能化改造,获得业内美誉。"张代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创新是三星的基因。"
对创新的追
- 博通5G Wi-Fi单芯片解决方案助力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发展(03-08)
- 2007通信大事年报预报(01-09)
- 移动宽带应不限流量包月 话音已无市场(01-02)
- 无线业预热WiMax (02-27)
- 北美典型3G业务运营进展(02-28)
- 微软与三星等合作挑战诺基亚(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