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各大厂商追捧的NB-IoT,居然对物联网这么重要

各大厂商追捧的NB-IoT,居然对物联网这么重要

时间:08-23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

如果有人问当前通信行业最大的热点是什么,5G将毫无悬念地当选。在4G刚刚开始规模应用之际,5G就在全球掀起了研发热潮。4G的大带宽引发了移动通信流量的井喷,这使整个行业看到了移动通信未来的市场机遇和巨大的可能性,特别是与物联网的应用结合,将使移动网络无所不在。为了抢占标准、产业和市场的先机,一些区域性市场已经先发,区域性市场的设备要求正在影响着产业方向,因此整个5G的发展呈现出局部与整体,统一与先行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在各相关方力求平衡中,推进整个5G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为全球统一 标准制定提速

两年前,我国提出要推动形成统一的5G标准时,虽然有很多响应者,但因标准涉及多方核心利益,短时间内很难达成统一。

"全球统一的5G标准是我们的发展目标,3GPP应该牵头,以便满足国际电联的要求。在移动领域,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之前行业中也有2G、3G、4G的标准,5G在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合作避免5G标准的碎片化,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5G组织IMT-2020(5G)推进组主席曹淑敏在今年5月底的首届全球5G大会上曾作上述表示。

华为无线事业部CTO童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商用时间点在2018年和2020年,离现在很近,所以美韩部分运营商都想加速,但在没有完整的5G标准定义情况下加速,会不会分裂出地域性的规范和标准,这是达成统一5G标准进程中的一个风险。"现在大家的共识是加速产业以防止分裂,这涉及3GPP是否需要调整时间表来应对最近的变化。"童文说。

与3G、4G时期是标准化完成之后进行测试不同,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组织在做5G测试,因为企业对5G的关注度高,测试进展也很快,不同组织不同公司测试的技术以及对技术的要求、发展方向、发展节奏也不同,因为技术测试对产业的引导力很强。

"如果测试中大家采用不同的技术,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会造成技术分裂。所以大家也在呼吁以统一的产业、统一的标准化来进行测试,这是对5G和将来的信息通信系统发展都是有益的。"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王映民告诉记者说。

5G PPP主席Werner Mohr也明确表示,采用自己的规范部署网络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尝试,日本最早期建的WCDMA网络设备因为兼容问题后来全部更叠替换,韩国部署的WiBro后来更换为全球统一的标准,有些网络新技术部署看上去快,但没有经济效益。

爱立信CTO艾华信说:"电信业取得成功,企业间一定要能够合作,包括要跟你的竞争对手合作,跟你的客户合作,还有跟其他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在这方面,我们完全支持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所希望的,用开放的方式来共同建立起5G标准。同时我们也支持中国能够成为欧洲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个成员。我们认为5G应该建立起一个真正全球化的标准。"艾华信认为,虽然目前5G标准制定工作是按照已经定好的时间表在推进,从现在看时间还很充足,但也意识到这方面的工作刻不容缓,并且应该加快这一进程,在2020年拿出一套真正全球化的5G标准。目前,爱立信也在加快研究进度,已经有25个正式的5G方面的试验项目在开展。

中国启动5G测试 第一阶段陆续完成

今年1月份,中国正式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这也被看作是我国5G发展周期的开始。

据介绍,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其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推动5G研发及产业发展,促进全球5G技术标准形成。根据总体规划,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2018年到2020年,将进行产品研发试验,届时试验将以运营商为主牵头开展。

无线侧关键技术的测试已经完成,主要针对5G新空口的编码、多址技术,以及提高5G频谱利用率的MASSIVE MIMO技术展开。现在正在开展网络侧关键技术测试,主要涵盖了四部分内容:控制与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端到端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技术。高速率(单用户吞吐量大于10Gbps)、低时延(小于0.1毫秒级)和大连接(大于100万连接数)等5G标签式的业务场景需求,对现有的网络架构和网元形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透露,第一阶段的关键技术试验目前进展比较顺利,会提前到十月份左右完成。

物联网是5G重点场景 NB-IoT受追捧

6月1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 RAN全会上,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对应的3GPP协议相关内容获得了RAN全会批准,正式宣告了这项受无线产业广泛支持的NB-IoT标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