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华为5G蓄势待发,要服务千亿连接

华为5G蓄势待发,要服务千亿连接

时间:11-12 来源:3721RD 点击:

随着全球4G网络部署的加速,关于5G的研究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升温。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全球MBB论坛(Global MBB Forum 2014)上,5G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议题,来自全球近600名顶尖运营商、通信行业组织、电信管制机构、标准组织、主流分析师机构、互联网厂商、知名车商以及海内外媒体等代表共聚一堂,就5G的定义、标准、技术、频谱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研讨。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是全球5G研发领域最活跃的企业之一,他们对5G的认知和对未来5G产业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记者日前就华为在5G领域的观点以及华为5G研究的最新进展采访了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杨超斌。

愿景:服务1000亿连接

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5G尚处于研究阶段,对5G的需求也尚未在业界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5G的影响将远远超出ICT的行业范畴。杨超斌表示,5G将不仅仅为通信服务,而且同时提供物联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提供各种可能和跨界整合,带来更加丰富的沟通方式和更加真实的体验。为此,华为定义了超业务HyperService Cube, 甄选了和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15个典型应用场景,如海量链接的物联网、垂直产业场景(汽车、医疗、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终端用户的自组网等,5G必须满足这些应用的需求。

杨超斌指出,要满足HyperService Cube相关应用的需求,5G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维度的特征:第一,1毫秒零延时和零等待。只有做到低于1毫秒的时延,5G才能支持实时移动控制、车联网等应用和通信。第二,10Gbps的峰值速率和类光纤速率体验。这样才能够支持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应用以及移动云服务。第三, 支持100billion也就是1000亿的连接数。5G的应用范围决定了5G需要具备同时支持数十亿应用和千亿级的连接。

杨超斌表示,华为5G愿景的核心就是服务1000亿连接,并具备1毫秒时延和10Gbps的能力。目前,2G、3G、4G网络实际只能满足以上业务诉求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认为5G是未来社会的驱动者,而不单单是4G网络升级的原因。

频率:融合所有频率

5G的频率也是尚未确定的因素之一。杨超斌表示,从近三年华为在全球部署移动基站的数量来看,全球移动网络每年都以60%的速度在增长。这也意味着移动通信网络需要更多的频率资源。考虑到5G更广的应用范围以及更大的容量和带宽,并且作为视频等数字内容分发主渠道的地位,华为希望未来管制机构能够给5G划分更多频谱资源。

在技术上,华为认为,6GHz以下频段仍然是5G主要的频段。杨超斌说,采用6GHz以下的频段,运营商可以用比较少的基站完成比较好的覆盖,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使终端消费者受益。而在某些容量特别密集的区域,则应分配一些高端的频谱作为6GHz以下核心频谱的补充。在需要密集大容量覆盖的地方,密集连接的热点区域可使用40GHz左右的高端频谱进行覆盖。5G也应具备融合所有可用频率的能力。

标准:实现全球统一标准

技术标准是一切移动通信技术部署的前提条件,目前,5G的标准化进程尚未启动。杨超斌在回顾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后表示,5G一定要实现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
 

杨超斌指出,移动通信从1G到4G的发展,逐步形成了LTE统一标准的格局,这对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但解决了消费者的全球漫游问题,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使终端成本大幅度降低。5G时代,全球统一标准意义更为重大,因为5G还要承载物与物的连接,涉及到社会不同行业的应用,如果对每个行业做一个单独的标准,就无法形成产业规模,设备和终端成本就难以降低。

杨超斌表示,5G全球统一标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采用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是5G会应用到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华为希望全球各个行业能够采用统一的5G标准,这样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使全社会受益。为此,华为将在5G标准化进程中努力成为核心技术创新者的角色。
  

研发:全球5年6亿美元投入
作为全球移动宽带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华为早在2009年部署全球第一个LTE商用网络的同时就启动了5G的研发工作,是全球最早开展5G研发的企业。去年华为在伦敦宣布,未来五年内即到2018年,将投入6亿美元用于5G的研究和创新。

杨超斌特别强调,这仅仅是目前华为5G研究和创新的预算,不包含5G产品开发投资。面向产品的开发,华为有单独的预算并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同时,华为还在全球9个研发中心启动了5G研发项目,包括中国的深圳、上海和成都研发中心,以及华为在美国、加拿大、瑞典、英国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