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IPv6技术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IPv6技术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时间:01-16 来源:ZDNET网络 点击: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通信技术等。

1、如何看待目前中国IPv4剩余地址已经不足10%,如果不采取及时应对措施,运营商、用户和设备提供商将有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要尽快向IPV6平稳过渡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IPv4地址池耗尽是一个必然。无论我们以何种态度来看待IP技术的发展,IPv4最终被替代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来看,尽管很多国家都启动了后IP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项目,如美国的GENI和日本的POST-NGN,但短时间内还看不到一个可商用的前景。这种情况下,IPV6无疑还是一个最现实的选择。既然是必然要面临的现实选择,那么相应的调整和过渡当然是越早进行越好。

2、以上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更妥当?

IPv4地址作为一种资源,一旦分配完毕,必然会给互联网产业各个方面都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我个人认为是一种逐渐显现的过程,并不会突然集中释放。互联网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展,在目前IPv4地址分配状态下,互联网是能够正常运营的,地址缺乏对现有状态不会发生突然性的改变。但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互联网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制约,特别是一些新型业务应用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如智能移动终端业务,物联网业务等。正因为IPv4地址耗尽问题的影响是逐渐显现而非集中释放,所以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观望的心理。这种观望和踌躇不前会带来很多问题的积累,增加问题的解决难度。因此,我觉得一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这两方面我认为都是非常必要的。

3、当前IPv4存在哪些问题?IPV6与IPv4有哪些区别?IPV6的优势在哪里?

IPv4和IPV6的比较及优劣分析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包括地址资源、安全性、服务质量等等。尽管很多分析都有各自不同的角度,结论也有一些差别,但有一个基本结论是得到很多人认同的,那就是IPv4确实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需要,而IPV6解决了IPv4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全部问题。从根本上讲,在互联网发展的现阶段,IPV6的优势不在于它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在于它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4、IPV6的安全性如何?

IPV6的安全性要优于IPv4,它解决了IPv4固有的一些安全问题。但不能说,有了IPV6安全性的提高,整个互联网安全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IPV6是网络层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但对于互联网内容安全的作用有限,而目前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恰恰是内容安全。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城市供水系统。那么IPV6提高了城市供水管道的耐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水管道破损的可能,但并没有解决水本身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管怎样,IPV6在保障网络安全上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5、IPV6还有哪些技术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IPV6本身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但这种缺陷是相对于人们的期望而言的。对于下一代互联网来说,IPV6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技术选项,它不能满足人们所提出的全部目标和需求,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实际使用。目前来看,主要的缺陷无疑在于QoS保障实现,安全需求的充分满足等方面。事实上,业界针对这些缺陷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但似乎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我个人认为,我们能够看到的缺陷也许不是IPV6应用所面临的真正技术问题,大量的问题将随着IPV6技术的全面应用而突显出来。不进行大量的应用实践,也许一些问题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了解。在应用实践中完善和进步无疑是IPV6技术本身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发展路线。

6、目前向IPV6过渡我们的技术成熟了么?

从目前的产业界来讲,向IPV6过渡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技术储备,但说技术成熟还为时过早。任何一项技术的真正成熟都不是在研发阶段和部署阶段,而是在使用阶段。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加突显尽早开展IPv4向IPV6的过渡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在IPv4协议应用之初,以现在的观点来评判它的技术成熟性,我想整个互联网可能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当然,如果不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对IPv4的认识也不会如此客观和全面。

7、IPv4向IPV6过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面临哪些问题?

IPv4向IPV6过渡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问题。

从认识上讲,政府乃至整个业界对于IPv4到IPV6的过渡能否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能否具有坚定的决心对整个过渡的成败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坚定的决心将造成观望和步调的不一致,最终将使得整个过渡变得漫长拖沓,并产生大量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业务开展;

从技术上讲,如何确保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