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3G业务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3G业务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时间:07-10 来源:全球IP通信联盟 点击: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3G用户发展到2520万户,比原来预期有一些差距。" 千亿资金正流向什么股? 每日最新资金热点揭秘! 今日出现的超级大买单! 下一个热点板块会是谁?业内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3G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改变日益显著。但3G业务在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阻碍市场推广的关键问题,如终端资费定价过高、创新型应用缺失、界面操作相对复杂等等,这从整体上严重制约了我国3G业务的发展。

  终端与资费:价格仍需下调

  很少有人会怀疑3G将带来的技术变革,但从数据统计来看,国内3G市场的起步发展低于预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谈及原因,有专家认为,终端和资费价格过高首先是制约3G业务发展的基础问题。

  中国科学院教授、电信专家侯自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终端定价过高是导致3G用户数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现在市面上所销售的各类3G手机中,无论iPhone、黑莓还是国产3G手机,高端机型的价格均达4000元以上,普通机型的价位也在2000元左右,终端定价过高让许多潜在3G消费者望而却步。

  侯自强表示,对于目前功能优势尚不明显的3G业务,当务之急还是增加绝对用户数,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机价格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不利于市场的拓展。他认为,1000元至1500元是3G智能手机的理想价位,也有利于为3G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试水千元机以开拓市场份额。中国电信终端公司副总经理马武就公开表示,中国电信将陆续推出各种高中低价位手机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中国移动终端部副总经理耿学峰也表示,低端智能手机的推广是当前工作重点之一,中国移动将在配件选择、设计和采购等环节尽量压缩成本以降低终端售价。中国联通技术部顾旻霞则表示,3G智能手机的最终价格目标是低于1000元,使整个手机产业可以深入到用户的各个层次。

  除了终端价格偏高以外,3G资费过高也导致一些用户"浅尝辄止"。某知名网站所做的一项题目为"您认为目前阻碍3G发展和普及的关键是什么?"的调查显示:超过82%的网友认为"3G资费过高,消费者承担不起"。

  以中国联通为例,在"沃·3G"A计划套餐中,186元、586元和886元的套餐类型所使用的数据流量分别为650M、3G B和4G B。在中国联通天津王顶堤营业厅前,一直关注3G的手机的杨先生表示"如果按平均一部电影需要700MB流量来看,目前的收费标准的确是太贵了,我还是希望能再降价。"

  尽管中国联通表示会在套餐中以"赠送虚拟资费"等形式给予用户不定额的补贴,但不少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业内人士认为,即使补贴会增加当期一定的销售量,却无法根本解决3G上网的资费高问题,自然也就无法长期吸引稳定用户群体。

  对此,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让3G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发展的必要。中国联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3G将以中、低端客户为主要使用者,资费将日趋下降。

  有观点称,资费过高与3G技术上的高投入有关。但业内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来说3G是一种社会消费品,消费的多,市场才会更活跃。在初期的基站建设中,诚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涌入,而当基础网络布局建设完毕以后,后期的维护费用将远远低于初期的建设性投入。所以,在3G平台上,用户越多,利用率就越高。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对中国十几亿人的潜在市场,全国2520万的3G用户还只是九牛一毛,降低资费或许是一个双赢的市场策略。

  应用:呼吁创新功能

  创新型应用不足也成为一大短板。截至目前,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在3G上的总体规模超过4500万亿,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打造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口号下,却鲜见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型应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国内3G发展一大遗憾。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张平对记者说:"现在3G的形势就是拓宽了路,这条路可以跑宝马车,但是却没有宝马车。"

  根据安信证券的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G增值业务,比如手机音乐、手机体感游戏、随身支付和手机定位等其实都是"伪3G业务",并不必须在3G网络环境下才能运行,在2G环境下也可以操作,只是速度要慢一些。相对而言,3G的专属应用目前还很少,多数业务都是在2G基础上的一个提升,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方丽表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移动互联网2009年的收入构成中,流量费占58.9%,增值业务收入占41.1%;虽然从一段时间来看流量费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以增值业务收入为主要来源。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