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让比尔.盖茨梦想成真
时间:06-10
来源:与非网博客
点击:
信息技术和产业正在向"云-端"计算时代发展, 但"云"和"端"并非是相互割裂、彼此取代的关系,而势必会走向共存与互动。
未来计算资源或许像电和水那样可随时获取,但也要看到,和数据完全不同,电和水不需要"智能"和逻辑。可以说整幢"云-端"计算的大厦是以服务为基础、由海量的"0"和"1"作为基本元素,但从"云"里推送过来的"0"和"1"--无论它是高清视频、游戏还是实时路况信息、动态新闻,都必须要有合适的"端 "来破译、解码和呈现。比如我们可以在云服务器里存储游戏进度、下载游戏更新,但在玩高强度游戏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一部图形处理能力强大的游戏机或 PC。
认为"端"会走向简单化或者消亡的朋友很可能低估了用户对于自主性(自己掌握重要的数据和应用)、多样性(使用不同类别的终端实现不同目的)和个性化(使用自己喜欢的终端)的需求。所以在真正将"云"变成完美的数字大同世界之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PC在内,"端"不但会持续存在,而且还会日渐强大。
在我看来,"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化。就像我曾指出的,个人计算终端正在向"个人计算+通讯+控制+娱乐"终端升级(PC→PC3+E)--不只包括PC,其它类型的"端"也将更加"聪明",比如能透过用户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意图,或是识别用户所在的区域--而且现在的"端",已能用更自然的方式,如通过语音和触摸与人交互。
第二是多元化。现在已经从PC走到了PC+的时代。PC+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终端开始具备PC的某些功能,从手机、传感器、电子阅读器、智能卡、数字相框到电子钱包、上网本、Surface设备再到数字轿车、智能家居……越来越多样化的"端"的影响已渗透到人们生活最日常和触手可及的层面,计算事实上已无所不在--有电的地方就有计算。较之以往任何时候,"端"都更加多元化。
第三是网络化。目前,PC、手机、高清电视机之类的"端"还需要连入不同的网络去获取数据、实现应用,而云计算时代则可能以多网络的融合与数据、应用的集中为一大特征。所有的端都会直接连入"云"里,计算资源、数据、存储随时都可以获得。此外"云"里的服务器也会自行判断"端"的类型和性能特点,进而选择适合该设备的数据推送及呈现形式。
推动计算和通信端走向智能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动力是以下五大领域的技术进展。
第一、CPU、GPU的运算能力日趋强大,同时功耗和价格也较过去大为降低。芯片的设计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综合性能"与"能耗 ",所以能效比(而非以往的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日益成为衡量计算通信端价值的重要指标--整合了多内核、拥有更强劲的计算通讯能力和媒体处理能力的移动处理器现在已不鲜见。例如现在智能手机已进入1GHZ(CPU)时代,已和5年前的PC一样强大。
第二、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NGI和后3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将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体验--在几分钟内下载一部全高清电影,感受高质量、实时的视频通话,或是转瞬间将数百兆的商业文档发送到客户的便携装置上--这些应用都将变得易如反掌。
第三、显示技术的重大突破会为各种"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当下,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都越来越薄和轻便可携带,同时功耗也越来越低。支持柔韧材料和高清显示的OLED(小分子有机致电发光显示)和PLED(高分子有机致电发光显示)有望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主流,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光材质和制造工艺,前者更适用于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小屏幕设备,后者则可普遍用于对显示效果要求较低的超大屏幕的内容呈现--也许有一天,你的房间的墙壁和窗户都是基于PLED技术的巨型显示器。此外,一些企业还在积极开发基于各种便携"端"的投影解决方案,这有利于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计算、通信端的便携性与屏幕尺寸之间的矛盾。
第四、今后5-10年内,我们会迎来人机交互界面领域的又一场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就像从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图形界面那样--这场风暴的名称是NUI(自然用户界面)。近年来,语音、多点触摸、计算机视觉技术一直在进步,目前已站在了大规模商用化的起点。而在不久的将来,无需遥控器和游戏控制器,你的计算机、电视和游戏机便能够"感应"到你目光的变化、捕捉到你的手势和动作、听懂你语音的命令--在E3 2009大展上,微软公布了"Natal"计划。透过一个集成了各种感应组件(包括摄像头、深度传感器、多点阵列麦克风以及一个可处理专用软件的处理器)的装置,用户可以用头、手、足、躯干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从而更酣畅地投身于虚拟世界。这样"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带来又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
第五,作为推动上述技术趋向实现和不断升级的"魔术师",软件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端"的创新进程中,无论嵌入式平台、应用与服务、各种工具,或是新的开发模式、新的呈现模式,都需要软件的驱动--正如比尔·盖茨所坚信的,软件的发展只取决于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存在所谓的"极限"。
再来看看"端"的分类及对应的应用环境(如图1)。
未来计算资源或许像电和水那样可随时获取,但也要看到,和数据完全不同,电和水不需要"智能"和逻辑。可以说整幢"云-端"计算的大厦是以服务为基础、由海量的"0"和"1"作为基本元素,但从"云"里推送过来的"0"和"1"--无论它是高清视频、游戏还是实时路况信息、动态新闻,都必须要有合适的"端 "来破译、解码和呈现。比如我们可以在云服务器里存储游戏进度、下载游戏更新,但在玩高强度游戏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一部图形处理能力强大的游戏机或 PC。
认为"端"会走向简单化或者消亡的朋友很可能低估了用户对于自主性(自己掌握重要的数据和应用)、多样性(使用不同类别的终端实现不同目的)和个性化(使用自己喜欢的终端)的需求。所以在真正将"云"变成完美的数字大同世界之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PC在内,"端"不但会持续存在,而且还会日渐强大。
在我看来,"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化。就像我曾指出的,个人计算终端正在向"个人计算+通讯+控制+娱乐"终端升级(PC→PC3+E)--不只包括PC,其它类型的"端"也将更加"聪明",比如能透过用户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意图,或是识别用户所在的区域--而且现在的"端",已能用更自然的方式,如通过语音和触摸与人交互。
第二是多元化。现在已经从PC走到了PC+的时代。PC+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终端开始具备PC的某些功能,从手机、传感器、电子阅读器、智能卡、数字相框到电子钱包、上网本、Surface设备再到数字轿车、智能家居……越来越多样化的"端"的影响已渗透到人们生活最日常和触手可及的层面,计算事实上已无所不在--有电的地方就有计算。较之以往任何时候,"端"都更加多元化。
第三是网络化。目前,PC、手机、高清电视机之类的"端"还需要连入不同的网络去获取数据、实现应用,而云计算时代则可能以多网络的融合与数据、应用的集中为一大特征。所有的端都会直接连入"云"里,计算资源、数据、存储随时都可以获得。此外"云"里的服务器也会自行判断"端"的类型和性能特点,进而选择适合该设备的数据推送及呈现形式。
推动计算和通信端走向智能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动力是以下五大领域的技术进展。
第一、CPU、GPU的运算能力日趋强大,同时功耗和价格也较过去大为降低。芯片的设计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综合性能"与"能耗 ",所以能效比(而非以往的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日益成为衡量计算通信端价值的重要指标--整合了多内核、拥有更强劲的计算通讯能力和媒体处理能力的移动处理器现在已不鲜见。例如现在智能手机已进入1GHZ(CPU)时代,已和5年前的PC一样强大。
第二、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NGI和后3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将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体验--在几分钟内下载一部全高清电影,感受高质量、实时的视频通话,或是转瞬间将数百兆的商业文档发送到客户的便携装置上--这些应用都将变得易如反掌。
第三、显示技术的重大突破会为各种"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当下,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都越来越薄和轻便可携带,同时功耗也越来越低。支持柔韧材料和高清显示的OLED(小分子有机致电发光显示)和PLED(高分子有机致电发光显示)有望在未来5至10年内成为主流,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光材质和制造工艺,前者更适用于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小屏幕设备,后者则可普遍用于对显示效果要求较低的超大屏幕的内容呈现--也许有一天,你的房间的墙壁和窗户都是基于PLED技术的巨型显示器。此外,一些企业还在积极开发基于各种便携"端"的投影解决方案,这有利于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计算、通信端的便携性与屏幕尺寸之间的矛盾。
第四、今后5-10年内,我们会迎来人机交互界面领域的又一场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就像从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图形界面那样--这场风暴的名称是NUI(自然用户界面)。近年来,语音、多点触摸、计算机视觉技术一直在进步,目前已站在了大规模商用化的起点。而在不久的将来,无需遥控器和游戏控制器,你的计算机、电视和游戏机便能够"感应"到你目光的变化、捕捉到你的手势和动作、听懂你语音的命令--在E3 2009大展上,微软公布了"Natal"计划。透过一个集成了各种感应组件(包括摄像头、深度传感器、多点阵列麦克风以及一个可处理专用软件的处理器)的装置,用户可以用头、手、足、躯干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从而更酣畅地投身于虚拟世界。这样"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带来又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
第五,作为推动上述技术趋向实现和不断升级的"魔术师",软件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端"的创新进程中,无论嵌入式平台、应用与服务、各种工具,或是新的开发模式、新的呈现模式,都需要软件的驱动--正如比尔·盖茨所坚信的,软件的发展只取决于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存在所谓的"极限"。
再来看看"端"的分类及对应的应用环境(如图1)。
- 多核片上系统架构实现5倍性能提升(01-24)
- 北京寰龙技术有限公司WiFi VoIP网关(11-09)
- 借鉴PC南北桥,赛普拉斯力推多媒体手机“西桥架构”(11-13)
- 宝德誓夺四核服务器市场半壁江山(01-16)
- 解密思科32亿美元并购网讯案(02-20)
- 惠普携AMD推刀片PC 不排斥与英特尔合作(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