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厂商艰难迎战国外巨头
市场竞争惨烈
自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关于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投资核准的若干规定》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生产行列,截至目前已新增手机厂商41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1家,国内企业30家,新增产能约1.4亿部。同时,经过国家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已有82家,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市场已经明显供大于求。"莫玮认为,我国每年生产的5亿部手机占据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但国内需求已经过了高峰期,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国内手机市场的年需求量为6000万-1亿部左右,国内产能已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另据透露,今年还将有10家左右的企业进入手机生产领域,新增产能接近1亿部。
莫玮指出,随着国内手机生产集中度的进一步增强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导致大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企业数量的扩大和手机产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原本就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
"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行业的利润整体下滑,因此国内亏损的企业在不断增多。"莫玮表示,相比过去,现在的国外品牌手机企业更加熟悉中国的市场,他们凭借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不断加快新品的推出速度,并进行渠道改革,产品已覆盖了高、中、低端的消费市场;而国产品牌手机原有的渠道、价格等竞争优势已日趋弱化,加上本身在技术上积累不足,使得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有关统计显示,国产手机在2003年的国内市场份额曾超过外资品牌手机,达到53.5%,但从2004年开始,国外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回升,到2006年已达到65%。
莫玮指出,国内小型手机厂商对其市场行为应谨慎决策。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产业继续向国内外优势企业集中,其中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波导、联想、夏新等市场排名前10位企业的生产总量约占到全行业的80%。换言之,小企业能够拥有的手机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
事实上,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手机产业集中度日渐提高,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手机厂商应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产品创新的研发和经营管理,认真预测、分析手机市场的变化趋势,慎重决策,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国产手机谋突破
"2007年,国产手机厂商总体上还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年份。"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国平认为,国产手机上市公司在2006年的表现可圈可点,一举扭转了2005年几乎家家亏损的局面,实现了行业的扭亏为盈。但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日子依旧艰难,这种艰难不仅来自国外品牌的强势出击、黑手机市场的强烈冲击,还包括国内厂商的艰难转型。 "国产手机目前与国外手机最大的差别不是质量,而在于品牌。" 近日,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表示,将用5年的时间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手机品牌。联想的表态吹响了国产手机反攻国外品牌手机的号角。
"国内手机必须突破国际厂商的寡头垄断,加快品牌建设,塑造国产手机新形象。"刘志军认为,国产手机只有被消费者认可,才能在市场机遇中发力。刘志军预计,今年全球手机销售量将达12亿部,其中10%以上将来自中国市场。对于国内厂商而言,今年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3G、手机电视、移动商务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广将为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契机,同时国产品牌仍面临着自身品牌落差和来自跨国品牌的多重挑战。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在全球市场,排名前6位的手机厂商生产了全球80%的手机。在中国,排名前3位的厂商占有65%的市场,手机寡头垄断格局非常明显。尽管如此,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国产手机已逐步显现出复苏的趋势。
手机市场逐渐由完全竞争市场转向垄断竞争市场,零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在某个阶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产手机要想在2007年触势反弹,除了弥补技术和品牌的短处外,还必须对渠道策略做出大的调整,强化与零售渠道的多种合作。万利达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吴启楠表示:"渠道模式、品质、品牌三剑合一是国产手机复兴的必由之路。"
尽管国外品牌力压国产手机,但据记者了解,国产手机虽然遭遇了"发展的寒流",但还是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据中域电讯营销中心总经理郭秀宏介绍,联想、夏新、波导、康佳、金立等国内一线品牌以及德赛、天语、
手机 相关文章:
- 3G版iPhone国内水货估价2500-3500元(05-11)
- 宇龙酷派发布国内首款TD电视手机(06-29)
- 新上市GSM机将支持TD 今后换机就成3G用户(08-04)
- 手机导航觊觎3G机会 资本观望内容难题(08-23)
- 谷歌G1手机曝出远程控制后门(09-17)
- 专家表示Google G1手机存在严重安全漏洞(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