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从WCDMA盈利艰难看技术驱动思维面临的种种挑战

从WCDMA盈利艰难看技术驱动思维面临的种种挑战

时间:04-29 来源:通信世界(李俭伟) 点击:

西欧3G运营商实际上承担了3G牌照泡沫的主要成本。1999年与2000年西欧就进行了大规模的3G牌照拍卖,2000年德国的3G牌照费用高达77亿美元,牌照拍卖的高昂费用严重影响了运营商对3G的投入能力,这不仅延后了西欧3G整体进程,更间接加速了2000~2001年全球电信业泡沫的破灭,而且这种消极影响至今还没有彻底消除,2005年沃达丰集团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2000年获得德国3G牌照费用过高而造成后来资本严重贬值。虽然3G泡沫是业界的共识,但各国政府后来基本上没有修改牌照条款或退回部分牌照费用,这实际上意味着运营商不得不承担起3G泡沫的主要成本。

其次,近年西欧政府对网间结算费用及漫游费率等做出干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在包括3G业务方面的收益能力。英国Ofcom于2003年决定从当年起将移动运营商的网间结算费率每年下调15%左右,例如,在2003年英国固定电话拨打沃达丰英国的移动电话时,每分钟的终接费约为20便士,而到2006年6月就下降为13.5便士。英国政府的举措也揭开了欧盟范围内政府对移动业务定价的调控序幕。2006年5月,欧盟通讯委员会计划拟定方案取消欧盟范围内的移动电话漫游费,虽然移动运营商表达了强烈反对,但沃达丰和T-Mobile等运营商最终仍主动降低了漫游费用,目前沃达丰的漫游资费已比2006年前降低了30%以上,由于漫游收入仍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漫游资费降低使得沃达丰在相关国家公司的2006财年纯利润降低了6%。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目前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理念的监管体系下,3G业务在面临激烈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实现盈利的难度无疑比当初2G更大。

(四)小结

尽管目前WCDMA在国际范围内面临的盈利严峻性有其具体的技术、市场与管制因素,但考虑到相关产业在研发、网络建设等方面已累计投入数千亿美元,这种状况仍应引起足够重视,而如果进一步联系到WiMAX等其它新技术也不同程度面临商用进程慢或效益不佳的发展现实,我们就不能不对传统的"技术驱动论"做出更深层次的反思并争取寻求出较客观的应对思路了。

"需求驱动"与"技术驱动"的有效结合是降低新技术发展风险的根本

多年来,技术的演进与更新换代是电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主张通过技术发展来培育并拉动需求的"技术驱动"理念也一直是这一行业的重要发展思维。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发达国家的电信市场增长速度放缓而且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基于用户需求的"市场驱动"理念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行业中也就"需求驱动"与"技术驱动"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持续争论。从本质上看,市场需求无疑是检验技术成败的最重要标准,电信业发展实践也表明"技术驱动"理念只有真正符合用户需求才有可能显现价值并取得成功,但用户需求是会发展的,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可以培育并释放出新的潜在需求,因此,"需求驱动"与"技术驱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产生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

通信可以打破人类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交流限制,从而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效率,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话音业务既是最基本的通信业务,也是解决人们基本通信需求的高效手段,因此最初的通信业务(电话)从诞生就受到了用户欢迎;移动通信的引入又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进行沟通与获取信息,因此移动通信高速增长并分流固定通信的业务量同样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但在电信市场处于卖方市场阶段时,技术发展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更多地表现出瓶颈状态,因此过去相当时期内行业的主要发展动力更多地表现为"技术驱动"。然而也能看到,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去开发新的服务而忽视了用户的具体需求,就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甚至最终以失败告终。例如铱星,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通信服务,但高昂的价格使其只能满足部分高端用户的需求,而且铱星计划对国际政治经济等问题也缺乏系统的分析评估,结果运营后迅速陷入亏损并最终破产。

随着市场进入买方市场而且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得到满足,如何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并培育新的需求就成为包括3G在内的新技术都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从目前来看,作为GSM演进制式的WCDMA仍主要是传统"技术驱动"理念驱动下的产物:首先,在1999和2000年欧洲进行天价3G牌照拍卖时,GPRS才刚刚投入商用,除了可视电话外,WCDMA并没有比GPRS具有差异化的业务,而且随后的3G商用实践也表明可视电话并没有如曾经乐观预测的那样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支撑WCDMA发展的是其技术优势而非真正的市场需求;其次,GPRS本身带有的技术色彩比较明显,WAP和MMS都是技术名词的缩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