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IPv6协议产生的背景、过程及现状

IPv6协议产生的背景、过程及现状

时间:04-18 来源:Ipv6 In China(我行我素) 点击:

认证和加密:IPv6使用了两种安全性扩展,IP身份认证头(IP Authentication Header,AH,在RFC 1826中描述)和IP封装安全性负荷(I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ESP,在RFC1827中描述)。

[5]增加了流标记;IPv6实现了流的概念,其定义如RFC1883中所述:流指的是从一个特定源发向一个特定(单播或者是组播)目的地的包序列,源点希望中间路由器对这些包进行特殊处理。

[6]IPv6更多的支持服务类型,如实时应用、IP电话等;

[7]IPv6支持未来协议的扩展。以适应底层网络环境或上层应用环境的变化。

4、IPv6的发展现状和总结

作为向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过渡的重要步骤,IETF于1996年建立了全球范围的IPv6试验床(Testbed)6Bone。6Bone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以隧道(tunnel)的方式通过基于IPv4的网络实现互联。现在,6bone已经扩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网络与6bone网相连,成为IPv6研究者、开发者和实践者的主要平台。1998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也加入了6Bone,并于同年12月成为其骨干成员。在1999年下半年,诺基亚与CERNET(中国教育网)建立了Internet-6合作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诺基亚的IP路由器和IPv6软件建立试验网络。这一国内首个全国性的IPv6试验网络已经开始运行。1998年底,基于ATM的面向实用的全球性IPv6研究和教育网(6REN)开始启动。

目前,国际上进行的IPv6实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上:

[1]IPv6基本功能的实现:地址和路由机制,ICMPv6,主机自动配置,各种平台的IPv6代码和应用程序接口(API)已经实现,Cisco和Bay已经制造出支持IPv6的路由器,主要应用向支持IPv6的升级也正在进行。

[2]从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IPv6和IPv4必然有一段较长的共存时间,在此期间,IPv4和IPv6的互通主要采用以下技术:双协议栈,隧道(Tunnel)及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NAT-PT,无状态IPv4-IPv6翻译(Stateless IPv4-IPv6 Translator,SIIT),其中隧道技术和双协议栈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

[3]IPv6的安全性:不少研究开发项目是将IPv6同IPSec(IP Security)结合起来的,典型的,如KAME和NRL开发的IPv6协议栈,都包含IPSec的代码。

[4]IPv6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包括对"综合服务"(InteServ)特别是"区分服务"(DiffServ)的支持。

[5]IPv6支持移动性的能力:这一方面的研究同IPv4移动性的研究并列进行。然而,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倾向于选择IPv6作为支撑移动计算的平台;移动性的实现同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密切相关。

在操作系统方面,目前,OpenBSD 2.7、FreeBSD 4.0-RELEASE、BSD/OS 4.0、Solaris 8、OS/390等已经正式支持IPv6。Linux从内核版本2.2以上也都提供了对IPv6的支持。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 4目前还没有内嵌对IPv6支持的代码,但微软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支持IPv6的附加的软件包。其他一些操作系统的IPv6版本也正在逐步开发中。

2000年,NTT多媒体通信实验室宣布其San Jose数据中心提供一种商用IPv6因特网交换业务,并签署服务级协议。除了NTT外,日本已经有多家ISP开始提供IPv6的业务。另外,已经有一些厂商尝试应用IPv6开发新型应用软件。

综上所述,IPv6彻底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并且在安全性、移动性以及QoS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得支持。此外,IPv6协议由于包头设计得更加合理,使得路由器在处理数据包时更加快捷。国际著名ISP和权威人士估计,2003年以后IPv6网络将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之后IPv4和IPv6将保持长时间共存,并最终过渡到IPv6。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