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规划研究专家论我国“十一五”信息化

规划研究专家论我国“十一五”信息化

时间:02-09 来源:信息化参考 点击:
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正确把握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有的专家判断,目前基于物理学的信息技术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其主要依据,一是信息企业进入微利期,利润率甚至小于传统产业。二是信息领域已经形成垄断企业,技术发展进入成熟期。三是发达国家信息技术领域R&D投入远远低于生物技术领域;四是信息企业首席信息官(CIO)的地位明显下降。但也有专家认为,不仅在中国,即使就全球范围而言,信息技术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仍面临着新的技术突破。

  二、客观分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2万多亿元,但附加值不高。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2%,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我国信息产业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技术和应用两张皮,重硬轻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以及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三、全面认识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专家认为,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信息化成本高、普及率低,不能有效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数字鸿沟加大,广大人民群众从信息化中获益不多。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产品市场规模虽大,但自主技术贡献小。四是人们对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不足,需要不断强化对信息化的认识。五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

  制定信息化规划应该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为加快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没有必要走农业人口转移到传统工业部门,再从传统工业部门转移到信息化新兴产业部门的老路,可以两步化作一步走,通过信息化发展新兴产业部门,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不可能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再搞信息化,而必须同时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换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正确把握信息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我国推进信息化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关键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贴中国国情,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紧迫问题。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中国粗放型经济问题,通过信息化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就业问题,依靠信息化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双跨越问题等。

  三、正确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关系

  信息资源是当代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增值作用源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战略取向应该是应用为主,资源为本。在信息应用需求的牵引下,信息技术发展有四个方需要关注,一是网络,网络技术大大增强了信息资源开发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二是多媒体,多媒体大大丰富了信息处理对象的种类;三是软件,所谓面向对象技术,解决了人的思维空间和计算机处理空间的差距;四是信息技术扩散和渗透的领域。

  四、正确把握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在CPU设计、3G、数字信息源编解码、网络家电等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有望逐步形成新的工业标准,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现在我国GDP排位世界第6位,但我们的专利排在10位以后,而且专利当中有三分之一是自己,三分之二是外国公司申请的。对自主创新要有正确理解,自主创新不排除开放与集成。自主创新不是鼓励从头做起,也可以集成技术,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可能包括别人的专利。
五、正确把握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信息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应是信息产业发展关注得焦点。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看,计算机、3G、IPv6、笔记本电脑、平面显示器等应是应用广、市场规模大的领域。下一代网络NGN、RFID、家庭网络、B3G,这些新兴技术国际上发展势头很猛,但市场还有待培育。我们要总体跟进,重点突破。

  "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我国信息化发展,应该着重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重大紧迫问题,为加快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服务。专家们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任务要重点考虑四方面问题。

  一、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升级

首先是农业问题。要建立和扩大农村信息和知识传播体系,向农民有效扩散生产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十一五"时期要扩大农村信息化知识传播体系覆盖范围。其次是工业改造。改造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提高我国装备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