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智能天线/MIMO/BLAST技术介绍

智能天线/MIMO/BLAST技术介绍

时间:10-16 来源:计算机世界 点击:


贝尔实验室(中国)无线网络部研究员 常疆

近年来,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和业务种类多样化,无线运营商对无线系统语音和高速数据提供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许多。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必须有新的技术出现并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现有带宽内的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

第三条路

在为一个CDMA网络做链路预算的过程中,朗讯科技认为必须考虑到小区负载问题,并且也是这样去做的。通常情况下,一个CDMA系统的初始小区负载会设计为最大容量的50%到60%,这在系统初初运营时是必要的。而当系统达到设计容量的满应用时,运营商就必须考虑增加新的容量点,以弥补小区覆盖的损失。

在此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一是通过增加新站址来增加覆盖率和容量,这样不仅在技术上相当困难,而且代价昂贵; 另一种可行方法则是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站址,即在其上增加新的载波,这也会增加相当昂贵的运营成本,因为对运营商来说无线频谱无疑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从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即采用最为经济高效的方法,通过在最初设计时改进链路预算,增加容量。朗讯科技的智能天线技术正是为无线运营商提供的这样一种选择。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适时适地地部署这一解决方案,完全可以避免整个网络的重新设计,而在原有网络基础之上极大提升系统的容量。

技术的三种演进

目前无线网络多采用固定波束天线,通常是3扇区配置。朗讯科技智能天线技术将在现有系统基础上,提供指向被服务用户的动态波束,改善网络链路预算,提高系统容量。

依靠贝尔实验室的强大技术支持,朗讯科技正积极研发先进的智能天线技术,以期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尤其是其MIMO/BLAST技术,更可广泛应用于CDMA2000网络和UMTS/WCDMA 网络,提升网络质量。朗讯科技智能天线解决方案有三种演进技术:一是发送分集和2-Branch智能接收天线,二是波束赋形发送分集和4-Branch智能接收天线,三是MIMO/BLAST和多用户接收。在这三种技术中,后面的技术可以提供较前一种技术更大的系统增益。其对比如图1所示。

朗讯科技智能天线解决方案三种演进对比


MIMO/BLAST技术

凭借在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方面卓越的性能表现,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中炙手可热的课题,而作为MIMO技术的杰出代表,朗讯科技的BLAST技术更以其突破性的优异性能成为业界焦点。

传统无线通信理论一直将多径传播视为造成无线信号衰落的干扰之一。而朗讯科技BLAST技术则证明,在天线发送和接收端同时采用多天线阵,更能够充分利用多径传播,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提高系统容量。就其原理而言,是利用每对发送和接收天线上信号特有的"空间标识",在接收端对其进行"恢复"。利用BLAST技术,如同在原有频段上建立了多个互不干扰、并行的子信道,并利用先进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同时准确高效地传送用户数据,其结果是极大提高前向和反向链路容量,如图2所示。

MIMO/BLAST技术工作原理


理论研究业已证明,采用BLAST技术,系统频谱效率可以随天线个数成线性增长,也就是说,只要允许增加天线个数,系统容量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这也充分证明BLAST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力。

鉴于对于无线通信理论的突出贡献,BLAST技术获得了2002年度美国Thomas Edison(爱迪生)发明奖。不仅如此,朗讯科技在该技术产品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2002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BLAST芯片在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问世,随即成为业界焦点。这一芯片支持最高4×4的天线布局,可处理的最高数据速率达到19.2Mbps。现在,朗讯科技已经开始将此BLAST芯片应用到其Flexent OneBTS家族的系列基站中,同时还计划授权终端制造商使用该BLAST芯片,以提高无线3G数据终端支持高速数据接入的能力。

运营商得到好处

智能天线给运营商带来非常客观的收益,具体包括增加系统容量、提高系统覆盖、提高高速数据业务覆盖、降低每语音及数据用户服务成本,以及保护运营商现有投资等。

增加系统容量 平均而言,发送分集和2-Branch智能接收天线,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将系统容量提高10%到25%; 采用波束赋形发送分集和4-Branch智能接收天线,能够将这一增长扩大到近一倍;而采用BLAST技术,系统容量的增加还能更高。

提高系统覆盖 通过智能天线技术,改善链路预算,能够提高系统的覆盖。

提高高速数据业务覆盖 在通常情况下,小区内对高速数据业务的支持仅限于靠近基站的小部分区域,而智能天线技术的采用,将使能小区内支持高速数据的覆盖面积增加非常大的一块,或者在原有区域内支持更多高速数据用户数,如图3所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