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MCU和DSP > 基于ARM+uCLinux的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uCLinux的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时间:05-03 来源:电子元器件应用 点击: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现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ARM+uCLinux作为开发平台。实现基于TCP/IP的远程系统监控.从而取代传统单片机来实现数据采集、预处理和通信功能;并依靠互联网将数据向上位机传送,同时支持远端客户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功能的具体方法。
  
  1 系统平台的构建
  
  本系统由嵌入式平台服务器、前端控制器、前端传感器、客户端和配置PC组成。开发时可通过配置PC来下载系统和应用软件。嵌入式系统平台能够收集现场数据。并传送到远端客户机,之后由远端客户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接着发送控制信号给系统服务器,以便通过前端控制器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1 硬件开发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开发平台可选择SmartARM2200。该嵌入式设备的核心是ARM7TDMI的LPC2210.开发板自身具有A/D转换器和多个GPIO(通用I/O)口,可对工业现场的各种设备、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使用时,只要将相应的传感器信号接入控制器的端口即可。其开发板系统的硬件配置如图2所示。

  1.2 uCLinux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嵌入式设备软件的核心部分。本系统采用uCLinux系统平台来完成对硬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uCLinux是广泛应用于微控制领域的一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它通过对标准Linux内核的裁减,可去除虚拟内存管理部分代码,以对内存分配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uCLinux则可经过各方面的小型化改造形成一个高度优化、代码紧凑的嵌入式Linux,它保留了Linux的大多数优点,包括稳定、良好的移植性、优秀的网络功能、完备的文件系统支持、丰富的API等。
  
  1.3 uCLinux在ARM平台上的移植
  
  若将uCLinux移植到SmartARM2200上,需要进行以下四个步骤:
  (1)下载源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uCLinux是自由软件(完全开放代码)。用户可以直接从http://www.uclinux.org/pub/uclinux处下载源代码并安装到Red Hat9.0系统下,以便正常在Red Hat9.0建立起交叉编译环境。
  
  (2)配置和编译内核
  
  进入到安装好的uCLinux目录,依次执行下面的命令:
  
  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菜单后,选择Vendor/Product(厂商/产品)下的PHILIPS/lpc2200;用Kernel Version(内核版本)选择Linux-2.4.x,Libc Version(函数库版本)选择uClibc:其余内核和应用程序选项可根据情况选择。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lib_only
  make user_only
  make romfs
  make image
  make
  
  编译结束后会在uCLinux安装目录下生成romfs.img文件,利用它可以制作RAM Disk,然后在linux-2.4.X目录下生成elf格式的Linux内核文件,并以下列方式将其转换成bin格式:
#arm-elf-objcopy-O binary linux linux.bin从而生成下载用的uCLinux内核镜像文件linux.bin。
  
  (3)制作Ram Disk挂栽根文件系统
  
  首先创建一个512 kB的虚拟磁盘,并将虚拟磁盘文件格式转化成ext2格式:
dd if/dev/zero of=initrd.img bs=1024 count=512
mkfs.ext2-c init.img
  
  然后将init.img和romfs.img加载到主机文件系统上,并在RAM中建立需要的目录:/bin,/dev,/etc,/var,进而拷贝ROM中的文件到ram目录中。
  
  下来在RAM盘dev目录下创建设备节点:

  #mknod ram/dev/ttyS0 c 4 64
  #mknod ram/dev/console c 5 1
  
  后卸载init.img和romfs.img,并应确保init.img修改已保存,至此,RAM DISK便创建完成。
  
  (4)下载内核和文件系统
  
  正确设置主板启动选择跳线。主板加电后,在超级终端上便可以看到BootLoader引导信息,可选择默认的FTP连接,并使用BootLoader默认的IP进行下载,然后启动gftp,输入主板默认的IP和端口号。这样,linux主机就可以和主机连接,最后选择需要下载的Linux内核文件和RAM盘及相关的配置文件即可。
  
  2 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监控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设备控制部分,数据传输部分。数据采集部分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A/D转换,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提供调整运行参数的接口。数据传输部分可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远端的主机,并接收远端主机的控制信息。远端主机则对传输过来的远程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显示,并可以修改数据采集部分的参数以控制数据采集,同时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对设备发出操作指令,或对远端的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2.1 数据采集
  
  使用A/D转换设备前,首先要创建设备节点,并加载ADC驱动,然后通过open()和close()将其打开和关闭.主要的数据采集程序如下:
  ……
  ioctl(fd,ADC_SET_CLKdiv,(Fpclk+fadc1)/fadc-1);//设置A/D转换速度;
  ioctl(fd,ADC_SET_BITS,10);//设置A/D转换精度;
  while(1) {
  ad_data=0;
  read(fd,&ad_data,sizeof(ad_data));//读取A/D转换的值;
  ……
  
  2.2 GPIO设备控制
  
  同A/D转换设备类似,使用GPIO也需先创建设备节点并加载驱动。对GPIO操作前,应通过open()打开,使用后应通过close()关闭。
  
  首先。选定开发板上没有使用过的GPIO端口,设定其输入/输入状态,然后根据客户端返回的信息对端口进行操作,输出0/1的电平,以使其外部连接的继电器动作。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转。程序主要通过函数ioctl来实现。ioctl是设备驱动程序中对设备的I/O通道进行管理的函数,通过它可对设备的一些特性进行控制.其函数原形为:
int ioctl(int fd,ind cmd,…);
  
  其中,fd是用程序打开设备时,使用open函数返回的文件标示符;cmd是用户程序对设备的控制命令;至于后面的省略号,则是一些补充参数(一般最多一个,有或没有是和cmd的意义相关的)。在这里,可通过如下一组函数来实现:

  ioctl(fd1,GPIO_SET_PIN_IN,devicel);
  //设置管角为输出状态;
  ioctl( fd2, GPIO_SET_PIN_OUT, devicel_state);
  //设置管角为输入状态;
  ioctl(fd2,GPIO_READ_PIN,&devicel_state);
  //读取设备状态管角;
  ioctl(fd1,GPIO_CLR_PIN,device);
  //清除设备管角控制信号;
  
  2.3 网络通信程序
  
  网络通信程序可使用TCP/IP协议下标准的socket套接字编写。套接字(socket)是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提供了不同主机间进程双向通信的端点。这些进程在通信前应各自建立一个socket,并通过对socket的读/写操作实现网络通信功能。常用的套接字有两种:流式套接字(Stream Socket)和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其中,流式套接字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数据流,是无错误的传输;而数据报套接字则使用UDP来传送数据包,数据包的顺序是没有保障的。本系统采用流式套接字进行程序设计。
  
  流式套接字的服务进程和客户进程建立连接及通信的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现具体说明如下: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