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市场泛滥急需行业标准提高入门门槛
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于2017年6月3日在成都闭幕。本次会议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赵凤杰处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曹一丁处长、成都市质监局总工程师杨卫华、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领导邱城主任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就标委会2016年工作总结以及2017年工作计划展开讨论,落实增材制造(3D打印)标准制定工作。
肖承翔秘书长作工作报告
肖承翔秘书长表示,自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组建了标准制定工作组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增材制造国家标准征集工作,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增材制造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当然,在3D打印标准的制修订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作组的组建需要明确和规范;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工作进度和标准质量需要保障;委员履职的义务还需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还需提升服务能力,尽快组建分标委。
据了解,全球3D打印以桌面打印最为普及,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主要在一些低端制造领域使用,而3D打印技术在高端制造业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最为成熟的美国、德国3D打印也仅在航空等领域有少部分的应用,用于研发交流。而3D打印技术刚刚起步的中国,大部分进入该领域的厂家,也多以桌面3D打印等低端制造服务领域立足,没有独立研发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仅想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因此进入门槛非常低,市场也比较混乱。
我国增材制造标准的制定,实际上是拔高行业进入门槛,规范化发展。标准对提高整体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创新、公平竞争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一旦颁布,3D打印行业市场会自发优胜劣汰,将那些技术水平落后的厂家拒之门外,真正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对于增材制造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肖承翔秘书长说到,"2017年,标委会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重点围绕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科研、标准实践与创新、标委会建设、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当谈及标准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时,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运用标准化改革成果,制定一些企业标准,也可以大企业制定标准后进行推广,以便后期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可以把标准和市场融资结合起来,技术与资本相结合,建立一个技术转让交易平台,把发展链条做好。
- 3D打印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08-11)
- 4D超声和3D打印技术结合让你能见到未出生的孩子(02-02)
- 3D打印开启模具行业"智能制造"新纪元(05-27)
- TI推出针对3D打印和平版印刷的速度最快、分辨率最高DLP(R)芯片组(09-15)
- DLP的未来,进入蓝海(02-27)
- 3D打印滑翔机:飞得高飞得稳,还能表演特技(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