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源︱电源是配套的命(II):狼来了! 中国人来了!
遥想在2002年,老员工常叹道:做电源没啥意思了,是夕阳行业了,不赚钱了,有些电源1瓦只能卖1元了。 但是,这帮不看好电源利润的家伙后来一个个都去创业,做电源行业(广义上说,应该是电力电子行业)的老板,上市的也不少了。 现在一提起艾默生系:"xx是艾默生出来的!"一个个好象很荣光的。
论及中国电源行业,如果没有2001年底华为将电源部门卖给艾默生这个章节,现在的故事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老任当年为了获得过冬天的棉袄(也有说法是为了一次性处理掉一批烂帐,走出野蛮生长阶段),获得了现金流,也为中国电源行业输入了一批创业者。 当然,不是说这帮人继续在华为就一定不去创业,但创业的成本会高很多很多,创业的成功概率也就小很多。因为,从华为出来创业,直接和华为竞争,容易被老任捏死。但对于大型外资企业,所有人都是"打工的",自己正在打工的公司的奶酪被动了之后,就会想:哇,原来可以这样快速获得美味的奶酪,我也可以试试。 当然,这是常识性的题外话。 文字方式写出来,我自己觉得蛮不自在的。 但是,最终能持久成功的,还在于有持续造血能力。人是一切。
有一天,有位老员工骄傲地告诉我: 你知道这个东西我们过去称她为什么吗? 称为"金砖",一个能卖2万元,爽死了! 他指着那个48V/50A的电源模块。"电源是金砖"的年代仿佛是久远的过去! 但其实,中国真正做出了48V/50A通信电源并实现了商业化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具体是哪一年我没有考证了)。 那时华为能做出48V/50A,被称为打破了"八国联军"的封锁(爱立信等外资企业的电源产品),价格一下子就降到2万元:-) 在不远的过去,电源的价格可以那么骄傲!
其实就在2000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时候有关开关电源的书籍好象只有一本,《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张占松和蔡宣三编的。现在相关书籍就很多了。成熟行业的一个标志是相关的中文书籍很多了。
(记忆中这本书的封面是深蓝的背景,现在的版本封面也改了)
那么令人骄傲的、像金砖一样的、打破了"八国联军"封锁的开关电源为什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白菜价呢? 狼来了!! 中国人掌握了电力电子技术,并能够成功地做成商业化的产品! 在电源行业,要记住的是,技术是技术,样机是样机,产品是产品。 真正能够将48V/50A这种通信电源-高端AC/DC开关电源实现商业化,其实,真的确并不容易。 但总之,只要中国人能攻陷的技术领域,价格会下降得很快的。
其实,芯片更是属于"配套"的,但为什么很多技术领域的芯片业价格不会像电源那样直线下降,而且不会冒出"芯片是配套的命" 的感叹? 技术门槛高,中国人没有完全攻陷。 其实,即使在很多高端芯片领域往往最终也只能若干几家活下来,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很多细分的电源领域,譬如直流充电桩充电电源模块(充电模块)其实最终也是那样的生态,最终保留下来的几家是经过激烈的拼杀才活下来的,而且活得未必很滋润。 电源不像高端芯片行业,再怎么竞争,彼此还活得比电源行业爽一点。 高端电源行业,就是主流市场还只认可外资企业电源品牌的行业,也许还是中国人可以努力的配套方向。
"配套"其实并不是不好,只是,要做高端的配套,对于电源行业不容易。 这就带来了矛盾: 一方面,电源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电子产品的故障率60%以上来自电源(参考阅读:所有电子产品60%的故障率来自电源。),另一方面,电源行业同行之间的竞争又极其激烈,难以获得高额利润。 这个矛盾就给一些"能做出好品质,但价格比国外电源企业好得多"的中国高端电源企业带来了机会。
有矛盾就有机会。我总相信,唯其艰难,勇敢地坚持,持之以恒地努力,以匠人之心打磨出好电源,最终就会笑到最后。
不管世界怎么变化,实业行业之一的电源总是要的。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系列更多内容:
一百个人对"电源"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
漫谈电源 | 当年的华为电气,折射我的电源情节">当年的华为电气,折射我的电源情节
电源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
电源,离开了电源模块就不是那个电源了
所有电子产品60%的故障率来自电源
电源是配套的命?!
- 漫谈电源 | 当年的华为电气,折射我的电源情节(01-16)
- 漫谈电源 | 电源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01-16)
- 漫谈电源 | 电源,离开了电源模块就不是那个电源了(01-17)
- 漫谈电源 | 所有电子产品60%的故障率来自电源(01-17)
- 漫谈电源 | 电源是配套的命?!(01-06)
- 漫谈电源 | 技术是技术,样机是样机,产品是产品(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