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IC设计的“大魔王”,居然是经济部长
对于是否开放两岸IC设计产业相互投资入股,近来各方势力再次碰撞角力,预料这个争议很快就要提到新当局讨论日程。究竟应否开放,决策重点应由政治回归经济,就是如何保存甚至壮大台湾IC产业,以因应全球竞争与红色供应链的挑战,至于意识型态,要搁到一边。
台积电股东会中,董事长张忠谋表态赞成陆资投资台湾IC设计业,只要不让陆资进入董事会,避免智财权泄漏就好。这番话马上引来一些学者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产业",主张全面禁止陆资投资IC设计产业。他们认为大陆资金的目的只会是吞掉台湾IC设计产业;台"经济部长"李世光则对传说联发科私下游说官员,希望开放IC设计直呼"不可思议",并强调将进一步追查,若有官员无法应付压力,会将该名官员调职。
对IC设计开放否的议题,正反两方的声音都可视为"相关利益团体",任何一方与官员接触、提出自己的看法、游说台当局支持己方意见,其实是可以平常心视之,李世光认为"不可思议",甚至要"把官员调职",不但是反应过度,隐约可见其预设立场。试问,如果是反对开放的学者游说官员,李世光是否也要把官员调职?换个观点看,要避免闭门造车、作出错误决策,官员不是反而该多听、多接触正反两方的意见?
再谈反对IC设计开放的理由,主要是认为台湾IC产业将因此技术外流,被大陆资金吞没。但我们必须反问一个问题:坚壁清野,不让陆资入股IC设计产业,也不开放台湾IC产业赴大陆,就可保有台湾IC产业并继续壮大吗?从过去例子,及目前两岸产业竞争态势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台湾那些"反陆资,反两岸经贸往来"者一直有一个错误想法,以为不让那些仍有领先优势的产业、企业赴大陆投资,也不让陆资进来投资,就可永远保有优势,大陆企业就永远赶不上台湾。
但这种想法显然完全错误,过去汽车、石化、PC、晶圆代工、封测、面板等产业,都曾在此错误思维下限制或禁止两岸投资,但事实上大陆原来就有深厚的科学基础研究实力,加上所有的技术没有一个是台湾产业独有、具垄断实力者,大陆仍可从其它国家取得技术。最后限制的结果没有例外的是大陆本土企业与技术生根抬头,外资产业亦占住地盘,岛内企业等到政府开放后也只能事倍功半追赶。
近年最可怕的错误就是台当局对面板产业赴大陆的限制;台湾在面板产业上确实拥有先发优势,当北京决定发展面板产业时,曾经提出优惠条件邀请台商设厂,但绿营以"保护技术"为理由反对,台当局与岛内业者也"等闲视之",认为其不可能成功;待大陆一座座面板厂盖出来,开始量产后,台湾优势全失,去年大陆面板产量已超过台湾。
IC设计产业的情况亦相同,联发科现阶段就算仍拥有技术优势,但大陆紫光集团的展讯、华为集团的海思,其实已逐渐逼进,对联发科形成严苛的挑战,这由联发科在大陆市占率下降、毛利率下滑即可见。而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进口市场,每年进口超过2300亿美元的半导体,其金额超越原油,台湾显然不可能放弃此市场。
北京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把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项目,要提高自给率,这几年大手笔加码半导体投资。如果台湾无视现实情况,坚拒开放IC设计,坦白说,大陆IC设计绝对不会因此停滞不前,反而是台湾IC产业将因此自外于大陆市场,长则5年、短则3年,联发科等台湾IC设计业者可能在大陆市场被"边缘化"。此所以联发科焦虑、而同为业者的台积电也赞成开放之故。
对那些不思进取、对全球产业变化毫无了解、只知固守"基本教义"立场的学者与媒体而言,似乎大陆仍是山寨国家。但事实上,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字可看出,大陆近几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都以2位数成长,总数已居全球前3名,前年大陆华为的专利申请数甚至超越高通、松下等企业居全球第1,评论者都已认为"中国制造"已转型为"中国创造"。学者不查亦不知产业竞争态势,误人误台。新当局如听其言而拒开放,IC产业大概难避免人才出走、市场流失之结果,不出5年,台湾IC设计即危矣!新当局得无慎乎?
- 本土IC设计业利润率为何略逊一筹(02-22)
- 联发科:都别猜,要不要红色资本,我心中有数(09-14)
- 联发科表态:开放,才能让两岸合作(10-04)
- 2016奥运会在即,消费类IC潜力无限(10-20)
- 观点:联不联姻都要比大陆强,台湾这是哪来的自信?(11-14)
- 温水中的青蛙--台湾惊醒:大陆IC业已由虫变成龙?(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