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冰火两重天,“恃强凌弱”局面谁来出头?
经历了几年"寒冬期"的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度"发光发热",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累计装机量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然而,在下游应用市场一片火热的同时,上游多晶硅企业的日子在价格的不断下探中越发艰难,产业链两端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饱受西方国家的"双反"制裁,众多中小企业因此倒闭破产,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多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7GW与2.3GW,在建及扩建产能分别达到2.6GW与4GW。此外,行业兼并重组也在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在经历了低谷期后,产业正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5年1-9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据悉,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今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还将通过实施"领跑者"计划、竞争电价政策引导企业降低光伏成本。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我国光伏市场虽然面临局部地区限电、补贴拖欠等问题,但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附加、优化电站指标规模发放等方式将逐步解决,预计2016年我国光伏装机在"领跑者"计划和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驱动下,全年光伏装机市场将达到20GW以上。
下游的应用市场可谓一片大好,但对光伏领域至关重要的上游原料多晶硅日子却并不好过。由于受到国外多晶硅企业的冲击,价格一路下跌,国内多晶硅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亏损。
2014年1月20日,商务部实施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至57%反倾销税的措施。随后于8月14日发布58号文,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这让美国的多晶硅企业无法继续打压价格,大大削弱了进口量。也被业内看作对欧美贸易保护的反击。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认为,中国光伏行业需要自己的原料基础,行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多晶硅的利益为代价。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多晶硅到组件到光伏市场应用均全球领先,不再"两头在外",对下游企业来说,美国市场的占比已经越来越小,我们的底气更强了。
中国光伏产业此前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局面,多晶硅原料需要依赖进口,而太阳能组件产品需要出口,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这种被动局面此前持续多年。
作为多晶硅企业的龙头--保利协鑫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表示,没有质高价廉的多晶硅产品,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话语权。现在我国多晶硅的需求旺盛,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也在迅速增长,而欧美的多晶硅却要依赖中国市场消化。现阶段更应该保持住优势,让企业不再陷入被动局面。
- 201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增长140%(05-20)
- 国际光伏产业格局分散 行业竞争加剧(07-22)
- 光伏“十二五”力挺薄膜电池(09-06)
-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升级策略研究(09-14)
- 多晶硅历史“冰点”再临 光伏产业难言乐观(10-13)
- 多晶硅价格跌至冰点 九成企业将遭淘汰?(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