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昱辉怎么这么倒霉
从亏损泥潭中挣脱出来、已经看到光芒的国内光伏巨头--昱辉阳光,这次的麻烦有点大。
3月10日,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以及昱辉等正在遭遇欧委会对他们违反光伏最低价格协议(MIP)的核查,前两家公司也在当日做了回应,唯独昱辉未开口。
三家公司中,受伤最重的可能就是昱辉。因为去年其欧洲的出货量占全部出货量的比重达到近37%。
OEM工厂遍布全球
所谓"MIP",是指中国光伏出口商在对欧出口光伏组件时,其销售价格应不低于一个最低价格,从而保障欧洲当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以免出现恶性价格战。
昱辉之所以被欧委会点名且不符合MIP规定,主要有两点:一是特殊的经营模式。除运用自身的中国产能之外,昱辉也在使用于第三国加工(OEM)组件的方式向欧洲出口。这类做法让欧委会困扰不已,因为从海外OEM转道至欧洲,不在欧盟的掌控中。第二,这家光伏企业的财报数据,与实际销售、交易之间有矛盾之处。
鉴于昱辉的各类行为、部分特定业务(如OEM)所导致欧盟监测的困难,欧委会建议将昱辉阳光从MIP名单中去除,也就意味着昱辉有离开欧洲市场的可能性。美国时间3月10日,昱辉阳光股价下跌6.25%,报价为1.35美元。
正如欧委会担忧的那样,拥有每年2.3G瓦组件产能的昱辉,设在中国的产能只有约一半(1.2G瓦),这与其同一个产能级别的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做法有着天壤之别,后两家公司把2G瓦以上的组件生产集中在中国大陆。
波兰、土耳其、南非、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都有昱辉的厂。它通过OEM的方式,从中国台湾或其他地区购买电池,在这些代工基地加工成组件,直送欧洲等区域。遍布全球的OEM生产基地这一商业模式,也成了规避各地"双反"制裁的天然保护伞。
这显然是昱辉的刻意而为。该企业CEO李仙寿就曾说,"2012年时,觉察到贸易战的问题,就把企业从制造业的这一定位,变为了服务业,开始做代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当别人都退出欧洲时,昱辉阳光却在进攻欧洲,欧洲的工作人员达到了100多人。"
由喜转忧
但欧洲当地监管如果更加严格的话,昱辉的这一特殊商业布局,反而有可能伤害自己。一位资深光伏行业分析师对记者透露,昱辉在欧洲的出口量很大,如果说真的被欧盟除名,那么对公司来说损失是惨重的。
从2014年这家公司的出货量来看,其全年在欧出货占其全部出货量的36.9%;其次是日本(24.3%)、美国(11.8%)及中国(11.6%)。尽管昱辉在其财报中坦言,因欧元兑美元疲软、美国光伏市场相对更强等因素导致美国组件的出货量在上扬,欧洲出货量有所减少。但不能否认,欧洲依然为其第一大出货地。被点名的中盛光电在欧出货量占总体比例的15%,阿特斯更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将出口欧洲的比重由10%以上,下调至5.5%。
目前欧委会也只是在核查阶段,企业可以提出申诉。截至记者发稿时,昱辉方面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同样被质疑的中盛光电CEO佘海峰则称,"我们要求欧委会召开听证会。"前述光伏分析师则指出,欧委会在设计MIP时,可能会存在一些疏漏。
事实上,昱辉的业绩在2014年刚刚转好,且其对欧洲市场的期待也非常大,李仙寿有时会抱怨某些地区的客户难伺候、业务开拓不易,但对于欧洲这一相对成熟、规范市场却"一往情深"。昱辉在欧洲的思路是,把更多精力放在高利润的商业、住宅及整体解决方案上,而且该公司也看好欧洲分布式业务。
目前还无法判断昱辉今后会怎么做。2014年其营收为15.6亿美元,净亏损是3360万美元,相比前年的亏损2.589亿美元大幅好转。该公司的组件出货量1970.3兆瓦,同比上扬14%。
一家光伏公司高管则透露,昱辉可提交书面意见或向欧盟申诉,"说服欧委会并让其认可OEM这种模式,确实不易;可能昱辉需要将自己出口欧洲的产品生产基地改为中国、证明自己组件的定价合理,而这都或许损害昱辉的毛利率。"2014年,该公司的毛利率13.4%,相比2013年(7.4%)该指标改善明显。该高管还说,从长期来看,欧元贬值已让欧洲"花容失色","别把欧洲看得太重、开辟如印度、南非及南美等新市场,或许对昱辉转型、淡化欧洲区域重要性更有利。"
- 保利协鑫与中电光伏签订长期硅片供应合约(02-18)
- 国家电网光伏电站并网检测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02-22)
- 光伏产业增速将降(02-28)
- 1月多晶硅进口量超过5000吨(03-03)
- 国内光伏巨头进军美国(03-03)
- 全国工商联:引导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