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解放的LED,爆发点来临
年封装环节项目平均毛利率为24.25%。瑞丰光电、德豪润达、厦门信达等上市公司相继表示将扩充产能。工信部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1-5月,规上企业的LED器件产量增速达到46.7%,共生产发光二极管7,096,375万只。台湾LED封装上市企业2013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4%,8月营收达到历史最高。
另一方面,封装行业竞争仍然激烈,器件价格大幅下跌,据LEDinside数据,2013年3季度,主流白光LED报价跌3%,中直下式LED报价平均跌幅8%。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企业倒闭现象时有发生,但是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善。而日亚最近推出了一款1W封装好的产品,终端售价可能在0.14美元到0.15美元。这意味着7W的LED灯泡,LED成本在10元人民币,而出厂价只有12元。
从结构来看,照明用封装器件增长迅速,占比扩大。2011-2012年,LED 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动力来自于背光的需求拉动,在背光标准化封装结构下,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技术。然而随着背光需求的逐步萎缩和照明需求的逐渐爆发,封装企业面临挑战。一方面,通用照明封装结构不固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随着 免封装等技术成熟,上游芯片厂商和光源厂商直接参与封装,一体化整合封装行业。日亚、晶电、璨圆、台积固态照明、东芝、飞利浦、CREE等都在2013年陆续投入免封装的晶片开发。
2014年将重启设备投资并扩大产能。根据行业预测报告,LED芯片制造设备的投资在经历连续下降之后,到明年将上升17%,达到12亿美元。设备投资也将呈现崭新的趋势:LED产业中设备投资的主要力量将是行业领导者和幸存者,而非新的参与者。在2010年和2011年,大部分产能的扩张是由于厂商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测--LED市场到2015年将增长至200亿美元。
目前,对于LED封装市场的预测是:到2015年在150亿美元左右徘徊,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预测下调的主要原因是LED在使用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如改善了显示器中的光导管)、LED封装的功效更大的向LED照明市场转型的速度较慢等。行业机构称,每公斤流明的平均成本从2011年的13美元降至如今的不到3.65美元。电视中使用LED的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一,许多SSL灯具用到的LED比前几年少了将近一半。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LED数量也有所下降。汽车依旧是一个增长的市场,但汽车占整个LED市场的份额仅为10%。如此多的新增产能和新企业,以及下滑的增长率,都使得LED封装的价格在近几年内大幅度下降,给很多企业--特别是新成立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困难。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在全球范围内下降,特别是在中国。LED外延片的关键生产设备--MOCVD系统的销售骤然下跌。领先的MOCVD公司,如Veeco和Aixtron,他们的销售额在2010年增至三倍,但在2012年其收入却暴跌了将近同样的金额。
2014年,中国企业将继续采购MOCVD设备。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估计,2014年MOCVD反应器的销量将上升50%。此外,由于市场整合,以及很多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相继倒闭,中国的许多LED工厂将关闭或重建另作其他用途。拥有120台MOCVD设备的三安光电和拥有90个反应器的德豪润达正在努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并可能崛起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中国一些中型的LED工厂,比如璨扬光电和华灿光电的产能几乎已经得到完全利用,他们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在2014年,中国企业的设备支出将占全球的44%,高于2013年的33%。
市场走出寒冬 迎来十年黄金期
2014年上半年,LED上市公司终于一改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交出了靓丽业绩答卷,这无疑折射出LED市场目前的景气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2013年相比,今年LED上市公司重大的改观是改变了"增收难增利"的尴尬现状。数据显示,2013年同期,三安光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2%,净利却下降了0.7%。去年同期,鸿利光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近24%,净利却下滑了30%。
据了解,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一直是撬动行业蛋糕做大的重要动力,去年芯片、封装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LED照明出货量增加反向促动芯片、封装等产品消费的增加,蛋糕大了,但企业的利润并未见增加。在广州国际照明展期间,多位受访对象表达了企业增收难增利的担忧。
而今年LED产业链增利给了行业乐观的理由。LED行业人士表示,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LED相关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已经低于成本下降的幅度,企业毛利率在逐步提升。
目前行业呈现四大现状:一是LED照明产品的性价比在改善;二是LED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今年概念已逐步落实;三是购买LED灯的渠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