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时间:09-17
来源:EDN
点击:
"如果明年这个行业起不来,这些钱可能要打水漂。"中部某省会城市一位财政局长在一次座谈会上向记者透露,该市为光伏产业拿出的财政配套资金已经达到20亿。该市规划,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到2013年,全市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
有此雄心的地方政府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投资热潮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密切关注。8月份以来,光伏产业被列入产能过剩名单。继前不久上述两部委对钢铁、水泥、风电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研后,近期两部委也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
新一轮调查
一位地方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告诉记者,本次调查应该是在发改委对光伏产业摸底后新的动作,目的是具体了解全国到底有多大的产能,过剩到何种程度。
9月份,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带队的国家产业调整调研组,来到徐州市对光伏产业进行了考察调研。
徐州光伏产业2008年实现产值47.8亿元,与2007年同比增长600%。为此徐州做了《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该市多晶硅及光伏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无独有偶,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提出打造千亿光伏产业的目标。江苏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的上述产业并不过剩,2/3的多晶硅需要从省外或者国外进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调查通知,各地需要尽快将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以及电耗数字、污染和技术指标,人员情况等一并上报。
上述调查通知也指出,实施这项调查的目的是,"切实了解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表示,将在在10月20日前拿出汇总数字和政策准备。
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早已将光伏行业作为过剩行业,但是是否过剩,过剩到何种程度,如何定义过剩,仍存在争议。
以江苏为例,2009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740兆瓦,多晶硅产量为2500吨。满足电池需要的多晶硅原料,2/3需要依靠外省或者国外。
为此,江苏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告诉记者,江苏本身也有很多企业有多晶硅产能,但是未有真正投产,江苏目前的多晶硅仍紧缺,到底这种情况,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过剩,不好说。"有些地方小厂,真正能产多晶硅只有几百吨,技术水平低,没有投产。还有的仅仅是规划或者是宣传,远未动工,这算不算是过剩?"魏启东说。
有趣的是,由于江苏对光伏产业规划的起点很高,特别是将江苏光伏产业备案的权限上收到省发改委,为此江苏很多企业转向甘肃、重庆、宁夏等地展开光伏产业投资。而各地庞大的投资数字一直在创新高。比如,江苏阳光在宁夏的4500吨项目,南玻集团在湖北的5000吨多晶硅项目,通威集团、爱信硅科技分别在四川、云南投资 10000吨项目,赛维LDK、大陆集团分别在江西、内蒙古投资1.5万吨多晶硅项目。这些投资是否构成过剩产能,说法不一。
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此前称,目前江苏企业敢于向外扩大产能,说明国内的多晶硅市场还存在需求,所谓产能过剩不存在。
根据了解2008年国内光伏产业的总装机容量是2.5GW(十亿瓦)以上,耗用2.5万吨多晶硅材料,而国内实际的多晶硅产量是5000吨左右,因此大约有 2万多吨的多晶硅是从国外进口的。今年的装机容量为3GW,相应需要3万吨的多晶硅材料。目前已产出1万吨,因此仍存在2万吨的需求缺口。
但是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很大,但是无能力消费,比如水电的成本可以做到2毛钱一度电,但是光伏发电即使做到1块钱一度电的成本也困难。"所以尽管光伏产业很好,但是国内无能力消费。财政怎么有这样的补贴能力?"他说。
林伯强指出,目前企业多注重在装备领域投入生产,而不愿在研发和转换太阳能方面做努力,这必将产生大批无效产能,特别是环境污染。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根据发改委等10个部门在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将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此外,有关光伏产业的能耗、规模等标准也出台。
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新的调研结果出来后,将加快上述抑制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步伐。
有此雄心的地方政府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投资热潮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密切关注。8月份以来,光伏产业被列入产能过剩名单。继前不久上述两部委对钢铁、水泥、风电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研后,近期两部委也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
新一轮调查
一位地方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告诉记者,本次调查应该是在发改委对光伏产业摸底后新的动作,目的是具体了解全国到底有多大的产能,过剩到何种程度。
9月份,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带队的国家产业调整调研组,来到徐州市对光伏产业进行了考察调研。
徐州光伏产业2008年实现产值47.8亿元,与2007年同比增长600%。为此徐州做了《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该市多晶硅及光伏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无独有偶,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提出打造千亿光伏产业的目标。江苏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的上述产业并不过剩,2/3的多晶硅需要从省外或者国外进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调查通知,各地需要尽快将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以及电耗数字、污染和技术指标,人员情况等一并上报。
上述调查通知也指出,实施这项调查的目的是,"切实了解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表示,将在在10月20日前拿出汇总数字和政策准备。
是否过剩争议仍存
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早已将光伏行业作为过剩行业,但是是否过剩,过剩到何种程度,如何定义过剩,仍存在争议。
以江苏为例,2009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740兆瓦,多晶硅产量为2500吨。满足电池需要的多晶硅原料,2/3需要依靠外省或者国外。
为此,江苏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告诉记者,江苏本身也有很多企业有多晶硅产能,但是未有真正投产,江苏目前的多晶硅仍紧缺,到底这种情况,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过剩,不好说。"有些地方小厂,真正能产多晶硅只有几百吨,技术水平低,没有投产。还有的仅仅是规划或者是宣传,远未动工,这算不算是过剩?"魏启东说。
有趣的是,由于江苏对光伏产业规划的起点很高,特别是将江苏光伏产业备案的权限上收到省发改委,为此江苏很多企业转向甘肃、重庆、宁夏等地展开光伏产业投资。而各地庞大的投资数字一直在创新高。比如,江苏阳光在宁夏的4500吨项目,南玻集团在湖北的5000吨多晶硅项目,通威集团、爱信硅科技分别在四川、云南投资 10000吨项目,赛维LDK、大陆集团分别在江西、内蒙古投资1.5万吨多晶硅项目。这些投资是否构成过剩产能,说法不一。
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此前称,目前江苏企业敢于向外扩大产能,说明国内的多晶硅市场还存在需求,所谓产能过剩不存在。
根据了解2008年国内光伏产业的总装机容量是2.5GW(十亿瓦)以上,耗用2.5万吨多晶硅材料,而国内实际的多晶硅产量是5000吨左右,因此大约有 2万多吨的多晶硅是从国外进口的。今年的装机容量为3GW,相应需要3万吨的多晶硅材料。目前已产出1万吨,因此仍存在2万吨的需求缺口。
但是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很大,但是无能力消费,比如水电的成本可以做到2毛钱一度电,但是光伏发电即使做到1块钱一度电的成本也困难。"所以尽管光伏产业很好,但是国内无能力消费。财政怎么有这样的补贴能力?"他说。
林伯强指出,目前企业多注重在装备领域投入生产,而不愿在研发和转换太阳能方面做努力,这必将产生大批无效产能,特别是环境污染。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根据发改委等10个部门在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将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此外,有关光伏产业的能耗、规模等标准也出台。
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新的调研结果出来后,将加快上述抑制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步伐。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尚德撬动美国市场(02-21)
- 大陆硅晶圆缺货严重 暂不敢接单(02-23)
- 太阳能电池三月合约价将出现反弹(02-23)
- 三星发布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02-23)
- 台湾太阳能新厂TSEC6月投产(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