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池厂商或将遭遇“退货门”
近年来,随着薄膜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得到迅速提高,虽然仍然与晶体硅电池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其用料少、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有一定优势,越来越被业界所接受。
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MW,较06年的181MW大幅增长了120%;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92MW,同比增长123%。而龙头厂商的强劲表现也显示了薄膜电池的良好发展前景。2008年美国薄膜电池巨头First Solar的财政收入从07年的5.04亿美元增长至12.463亿美元。而在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巨头大幅亏损之时,First Solar该季的纯收入更是达到1.328亿美元。
行业分析师表示,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低廉。2008年4季度First Solar的平均生产成本已降到每瓦0.98美元,是全球首家生产成本低于每瓦1美元的太阳能厂商。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廉也是相对的,2008年多晶硅现货价格一度达到480元/公斤的历史峰值,此时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显露无疑。而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多晶硅现货价格一泻千里之时,薄膜电池已经失去了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竞争的最大筹码,而其转换效率低的劣势却暴露无遗。近日已经有消息传出,FirstSolar的客户表示,若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仍持续下滑,将不排除放弃FirstSolar的薄膜太阳能产品,改采购结晶硅产品。
其实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大幅增长背后的隐患早已存在,当初很多厂家之所以选择入主薄膜太阳能领域,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晶硅原料缺乏,价格居高不下,而随着近期多晶硅价格的一泻千里,这些企业的如意算盘落空,日子可想而知。更为致命的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备投资,几乎是硅基电池设备投资额的10倍,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原本就资金紧张的光伏企业流通出现问题。FirstSolar之所以业绩惊人,在于其成本较其他薄膜电池厂商更为低廉,但当多晶硅价格已经下跌至接近成本之时,FirstSolar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退货门"表面看是薄膜电池厂商遭遇的一大难题,但背后却是关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前景的隐忧。薄膜电池的未来,到底是浴火重生还是死于胎中?目前并不能一锤定音,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的技术会突破到何种程度,因此也就不能妄下结论。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光伏市场的规模,并不会因为薄膜与晶硅的"博弈"而放慢增长速度,以光伏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依然会成为未来全球投资的最亮点。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尚德撬动美国市场(02-21)
- 大陆硅晶圆缺货严重 暂不敢接单(02-23)
- 太阳能电池三月合约价将出现反弹(02-23)
- 三星发布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02-23)
- 台湾太阳能新厂TSEC6月投产(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