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企业重签长单
在欧洲光伏|0">光伏太阳能繁花似锦时,国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商为了能够控制原材料,与上游(多晶硅|0">多晶硅及硅片)企业签订了大量的长期供应合同(下称"长单")。但金融风暴突降后,长单成了烫手的山芋。
"我们正在与客户重新修订之前的长单条款。"生产硅片的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昱辉")董事长李仙寿5月5日下午告诉CBN记者。
除了浙江昱辉,国内其他上游太阳能公司也都在重修订单,业内人士估计,修改的总量达数十亿美元。
近3年来,多晶硅的奇缺和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火爆,将多晶硅的价格捧高到每公斤500美元的天价。下游企业通过签订5~10年的长期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以防止"断粮"。
但国内重签订单的趋势已来临。不久前,全球最大多晶硅制造企业之一MEMC公司就与无锡尚德、一家台资企业修改了长单中的多晶硅价格。
硅片制造企业LDK公司的一位客户向CBN记者透露,正在就重签协议与LDK商讨,不过其本人还不知道结果,但重签"不是我们一家",而是一种趋势。
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又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十年长单。李仙寿说,大部分企业不会采取取消订单这种激进的做法,"双方要考虑长期的合作关系。"
不能完全取消订单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下游企业签订长单时已将一部分的预付款打到了上游公司的账户中,后者拿到钱后再生产多晶硅和硅片。
因长单时间跨越8~10年,下游所支付的定金有时要超出其一两年内到手的原材料总额。如果全部取消合同,定金就打水漂了。
长期订单不会撤销,但里面的很多条款需要重议。江苏中能硅业一位高层就向记者透露,现在预付款方面已经从现金支付转向了账期、承兑票据和信用证等。
李仙寿说,每季度或每6个月,上下游公司都会重新看一下多晶硅的现价情况,彼此再决定如何购买。
"现在的操作模式,基本是修改价格和数量。当然,上游供应方期待只改定价、数量不变但拉长供货时间,以便维持订单总额不动。但这就要看双方协商的情况了。"一位采购经理说道。
多晶硅价的走软、市场需求变弱以及多晶硅产能的扩张,都引发了"长单"模式的崩溃。
但从去年9、10月起,受市场萧条影响,多晶硅从500美元/公斤一路暴跌至70~80美元/公斤。
电池企业如不重议"锁定价格"的长单,后果将不仅是类似去年年底减值和计提那么简单;还会因现阶段市场价和前期锁定价的严重背离,垫付两者的巨大差价。
仅无锡尚德一家公司2006年起握在手里的长单就价值70亿美元以上,时间跨度为十年。晶澳太阳能、林洋新能源等其他电池组件厂也有总计十多亿美元的这类长单。
而且,市场销售低迷,也很难让长单模式维系下去。
一位太阳能企业的高层透露:"尽管4月份的太阳能出货情况已比前三个月有所好转,但市场是否回暖还要看5、6月。"
相对于微弱的需求,更具挑战性的是上游产能还在扩大,多晶硅价格还可能继续下滑。
国际七大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将从2008年的2.8万吨翻至2009年的4.72万吨,我国今年投产的多晶硅产能也可能总计9000吨左右,2010年全球总产能合计为10万吨之高,多晶硅很可能过剩。
- 保利协鑫与中电光伏签订长期硅片供应合约(02-18)
- 国家电网光伏电站并网检测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02-22)
- 光伏产业增速将降(02-28)
- 1月多晶硅进口量超过5000吨(03-03)
- 国内光伏巨头进军美国(03-03)
- 全国工商联:引导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