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中国面板集结号:千亿投资冲刺第三极

中国面板集结号:千亿投资冲刺第三极

时间:03-16 来源:EDN 点击:

当前面板业兴起的投资热浪,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理事长、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林在今年3月举行的一个FPD年度会议上用"中国大陆平板业难得的春光"来形容。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危机日韩企业暂缓投资建设高世代面板线之际,正是中国大陆面板业"迎头赶上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由于TFT产业链相当复杂,从上游原材料、零组件、设备到面板制程、模组技术,以及下游的应用市场,因此产业若想取得成功,所有环节必须紧密相扣。从中国大陆发展面板产业的内部产业环境看,目前中国大陆在资金投入和市场方面拥有较强优势。在下游应用市场,也已经存在很多实力雄厚的品牌,全球80%LCD显示器、75%笔记本电脑以及超过30%的电视机已在中国大陆生产,为面板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终端环境。

  与此同时,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大陆在TFT-LCD面板制造以及相关原材料、下游模组生产方面积累了一定技术与规模。目前,所有面板巨头都在大陆设立了后段模组厂,以吴江、苏州、南京、宁波为首的长三角区域和以东莞、广州、深圳、福州等为首的珠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模组生产地区。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郝亚斌认为,中国大陆平板产业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若能适时向上游核心技术产业延伸,未来将非常具有竞争力。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陆发展面板产业的国际产业环境也在发生积极变化。

  中国台湾地区大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深面板产业分析师黄钦勇接受采访时说,金融海啸使得日本和韩国放缓了过去十年竞相投资设备、产能的竞赛,开始重新检视电子产业的角色与功能。特别是韩国,该国的高负债比率使得政府对下一代核心技术投资捉襟见肘,这为中国缩短技术差距赢取了时间。

  由于韩币的贬值,获得比较成本优势的韩国面板厂正针对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业开始新一轮的"低价绞杀",这使得后者不得不积极突围,更紧密地与大陆品牌彩电厂商展开合作。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技术、人才以及产品方面的密切合作,对于刚起步的中国大陆面板业发展非常有利。

  目前全球TFT-LCD面板生产线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其中,大陆的面板产业刚开始萌芽,仍以显示器及手机用中小尺寸液晶屏生产为主,应用于液晶电视的大尺寸面板生产为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在TFT领域有领先优势。

  就产业投资和市场占有率来看,日本厂商对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投资最为积极;韩国在笔记本等面板出货量方面高居世界第一;中国台湾地区在显示器用面板的出货量领先,与韩国各抱走一半的市场。至于在电视用面板方面,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的出货量规模相当,皆拥有四成左右的市占率。

  "现在是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突围的关键时期。"黄钦勇认为,大陆若能借此时机实施"赶超战略",将大大缩小与日韩企业的技术差距。

  在实施"赶超战略"方面,韩国是个成功的典范。1990年前,日本囊括了全球九成以上面板产能。1995年,韩国首次进行了2代线的量产,加快脚步追赶3代以及3.5代的投资,但截至1997年,韩国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到8%。

  在1997年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韩国改以低价策略强攻市场,终于从日本手中抢下面板生产宝座。从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中,韩国三大面板厂三星、LPL和现代集团(2003年TFT部门被京东方收购)营收暴增三倍,从此奠定了韩国在面板产业的领先地位。

  四大挑战

  无论从内部发展还是外部竞争环境来看,中国面板产业似乎都正处于"最好的时代"。然而,中国面板业若想成为继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的第三极势力,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黄钦勇认为,全球面板业现在面临着四个重要课题。目前最直观挑战是金融风暴带来的订单锐减。而从长远看,产业在经历了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成长带动的发展高峰后正迈入由电视驱动的时代,但在电视之后的市场驱动力在哪里?企业必须进行积极思考并积极进行新技术和产品实践。

  第三,液晶面板产业正在面临不健康的景气循环,主要体现在需求过剩期的拉长,这对企业形成挑战。最后,新世代生产线的投资效益正在降低,原本从5代线升级到6代线只需要1年3个月,但从6代线升级到10代线的时间要超过3年,当投资时间拉长,企业必须考虑投资收益在哪里?

  "从业者必须诚实地面对产业正趋于成熟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对后发国家,凡事必须想在前面。"黄说。

  事实上,当新一轮投资不断涌向面板业时,早期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仍然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除了上广电被托管前途难测外,另一家标志性企业京东方虽然仍处于积极投资状态,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出现了财务困难,近期刚申请了30亿元银团贷款的延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实不乏经验和教训。中国大陆面板业若想成功实施"赶超",除了要对产业有更为前瞻性的理解和判断,还要制定统一发展战略,并尽可能地集中资源进行突破,最终依靠横向和纵向整合求得产业规模和效益。

  中国台湾地区PIDA显示器研究中心资深产业分析师王信阳认为,液晶产业发展成功包含很多因素,从现在来看,国内资金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大,但在人才、产业以及零组件的供应不足等方面的瓶颈还是很突出的。这些方面要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遗憾的是,产业似乎并没有朝着有利整合的方向发展。"王信阳说,目前国内各地的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各自为政,往往同一个地区相隔不远就有另外一个液晶产业园,"太多太滥了",严重分散了产业资源。建议中央政府重点选择一到两个园区来发展。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是面板产业的发展主力。从面板业近期的投资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采取类似于中芯国际的发展模式,即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扶持。以京东方为例,其与成都合建的4.5代线,29亿元投资均由成都市政府负担;与合肥市政府合建的6代线,90亿投资由当地政府负责筹措;而近期动议的总投资近300亿元的8代线,则获得了来自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于面板生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条生产线动辄十几亿美金,企业往往很难单独投资,因此无论是韩国、日本,早期在发展面板产业时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地方政府的倾力相助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却在无形中分散了产业资源,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整体发展未必有益。

  王信阳建议,可以考虑按照大区域来划分产业园区,将华南的产业园区统一叫珠三角液晶电视产业园区,将长三角的产业园区统一叫做长三角液晶电视产业园区。还可以将产业园区的面积扩大,这样就能更大规模的集中资源。在发展重点上,两个产业园做适当地区分,比如,华南地区将以液晶电视制造而主,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重点放在PC上,以NB以及显示器为主,"有所区别",这样做将更有利于中国大陆地区液晶产业的发展。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