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亟待走出挣小钱窘境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光伏电池|0">光伏电池生产规模虽已居世界第三,却仍走不出"两头在外"挣小钱的老模式,并触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难题。国家应从能源战略高度尽快明确太阳能开发利用地位,推动技术创新,创造企业升级环境,打造强势光伏产业。
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按照从硅料(多晶硅材料)到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划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结构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结构。而在利润分配上,则是上游占大头,高纯度硅料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
"尽管下游的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上游工业硅提纯高纯度多晶硅却是一个高耗电、高污染的过程。"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的多晶硅材料生产工艺中,由于核心技术工艺没有完全掌握,尾气中还原回收再利用工艺尚未实现,还未真正打通整个工艺流程实现多晶硅生产闭路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环保带来了挑战。"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对本报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王景丽对本报记者说,太阳能真正的发电技术环节并不是在国内,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加工的角色。"内外投资蜂拥而至,政策并没有做过多引导,从投资角度来看,是一个很大的泡沫。"
"当务之急是牢牢抓住国际上新一轮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从能源战略的高度尽快制定光伏产业长期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破除产业发展瓶颈,扶持、激励光伏产业发展,大规模启动国内市场,争取国际竞争的主导地位。"赵玉文表示。
"在我国,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国家确定的光伏产业规划远远落后于产业迅猛发展形势,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也为凤毛麟角,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仍处于‘民间推动政府’状态。"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杨德仁对本报记者说,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滞后于产业竞争。
发达国家对光伏应用有多种政策扶持。德国政府补贴企业70%光伏发电成本,允许太阳能光电入网;新加坡对进入国内的光伏企业免10年税收,企业研发资金的50%由政府提供。赵玉文说,在各国政府支持下,目前全球光伏产业的扩张速度令人吃惊。
- 保利协鑫与中电光伏签订长期硅片供应合约(02-18)
- 国家电网光伏电站并网检测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02-22)
- 光伏产业增速将降(02-28)
- 1月多晶硅进口量超过5000吨(03-03)
- 国内光伏巨头进军美国(03-03)
- 全国工商联:引导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