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10月投产
时间:04-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2日从"2008中国有机发光显示行业大会"上获悉,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在昆山投产。面对CRT(显像管)产业萎缩、LCD(液晶)产业落后于人的被动局面,下一代新型显示器OLED将成为中国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一个重要机遇。
OLED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更薄、更轻、可卷曲、响应快、视角广、色彩丰富及功耗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继LCD、PDP(等离子)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
今年10月将在昆山建成投产的OLED生产线,是由脱胎于清华大学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维信诺")投资的。维信诺的高级顾问万博泉在22日的演讲中透露,日前昆山维信诺第一批设备已进厂并调试。
而四川长虹投资的OLED生产线今年也已动工,计划明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200万片OLED显示屏(以1英寸计算)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东莞宏威"也计划明年量产OLED,可年产150万片2.5英寸的OLED屏。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明生告诉本报记者,宏威OLED投产后可满足两三座手机厂的需求,用于手机的PMOLED屏(即被动式OLED)虽然比LCD屏贵20%,但前者的耗电量只是后者的1/6甚至1/10,因此OLED屏十分适合便携式产品。目前,宏威还在研发OLED的生产设备。
事实上,除了维信诺、长虹、宏威,信利半导体公司、上广电也投建了OLED的中试线,五粮液公司、吉林环宇公司也涉足了OLED产业,中国的OLED产业正在渐渐崛起。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分析师李树翀认为,全球OLED产业处于萌芽期,中国大陆OLED产业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产业的发展差距要小于LCD和PDP;而且中国大陆又是全球重要的OLED需求市场,2003~2007年中国大陆手机、MP3的产量分别占了全球产量的47%和88.5%,这些都给中国大陆发展OLED产业带来良好的机遇。
但李树翀也指出,尽管去年中国OLED的出货量达40万片,但OLED的主要专利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上游配套能力较弱。
OLED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更薄、更轻、可卷曲、响应快、视角广、色彩丰富及功耗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继LCD、PDP(等离子)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
今年10月将在昆山建成投产的OLED生产线,是由脱胎于清华大学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维信诺")投资的。维信诺的高级顾问万博泉在22日的演讲中透露,日前昆山维信诺第一批设备已进厂并调试。
而四川长虹投资的OLED生产线今年也已动工,计划明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200万片OLED显示屏(以1英寸计算)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东莞宏威"也计划明年量产OLED,可年产150万片2.5英寸的OLED屏。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明生告诉本报记者,宏威OLED投产后可满足两三座手机厂的需求,用于手机的PMOLED屏(即被动式OLED)虽然比LCD屏贵20%,但前者的耗电量只是后者的1/6甚至1/10,因此OLED屏十分适合便携式产品。目前,宏威还在研发OLED的生产设备。
事实上,除了维信诺、长虹、宏威,信利半导体公司、上广电也投建了OLED的中试线,五粮液公司、吉林环宇公司也涉足了OLED产业,中国的OLED产业正在渐渐崛起。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分析师李树翀认为,全球OLED产业处于萌芽期,中国大陆OLED产业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产业的发展差距要小于LCD和PDP;而且中国大陆又是全球重要的OLED需求市场,2003~2007年中国大陆手机、MP3的产量分别占了全球产量的47%和88.5%,这些都给中国大陆发展OLED产业带来良好的机遇。
但李树翀也指出,尽管去年中国OLED的出货量达40万片,但OLED的主要专利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上游配套能力较弱。
OLED 相关文章:
- 索尼成功开发出全高清专业级OLED屏幕(02-18)
- 全球超200厂商进入OLED产业市场(03-21)
- 半导体照明70%国产化 5000亿元商机发酵(05-17)
- 三星携UniversalDisplay推低能耗OLED(08-30)
- 日本铜代贵金属铱生产OLED新技术降低成本(09-02)
- OLED时代即将来临 企业应当抓紧技术储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