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Google机器人个性专利
Google新取得的机器人个性开发系统专利,除了机器人本体外,背后的关键在于物联网(IoT)、云端及其所延伸的大数据(Big Data)应用。
不管是使用者可透过电子装置传递个性资讯给机器人,或是机器人可应用平日与使用者互动留下的资料,比对找出使用者可能会喜欢的人物性格并下载,或是分享资讯给位处不同地点的机器人,首要在于连上网路,也基于此,未来机器人所使用的网路乃至于物联网的公用技术标准究竟会如何发展,将是此专利是否能实现的关键之一。
而于甲地设定好的机器人性格,又如何能在乙地的不同机器人身上见到呢?答案很简单,透过云端平台。
先前已有报导指出,欧盟在2009年出资赞助飞利浦(Philips)等公司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德国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等欧洲学院机构,研发机器人云(RoboEarth),为机器人打造共同学习平台,并在2014年1月公开发表成果。
此计划的核心概念是,只要机器人能连网,便可在学习平台上传所知、下载所需,机器人彼此之间因而能分享资讯,与使用网际网路的人类无异;这项技术对于频繁接触人类的机器人如服务型机器人、照护型机器人而言,由于需处理的状况常在预料或设定之外,显得格外重要。
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与大陆科学技术大学两校的机器人实验室,也在2014年10月携手,合作开发机器人学习平台,完成机器人远端分享并交换资讯的试验。换句话说,世界尖端的机器人实验室,都对此颇为关注也有进展,而身为购买多家机器人公司的Google,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那么机器人又如何能办别使用者偏好与哪种个性的人互动?如何能模仿真实存在的人类个性或情绪,不管他是名人还是你我身边去世的亲友?所仰赖的无非是巨量资料资料库。资料库里的资讯哪来?说穿了,就是你、我、他在网路上留下的所有足迹,包括主动和被动留存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讯,未来均将可成为机器人打造自我个性的素材,或进一步化作我们的虚拟分身,成为虚实整合的世界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国外几家媒体看到Google这项专利后,不约而同地联想到知名英国电视剧《黑镜》(Black Mirror)第2季第1集。故事中,玛莎和艾许是对年轻夫妻,丈夫艾许是重度社交网站使用者,不幸在搬家后第2天因交通事故身亡,玛莎因为过于思念丈夫,开始使用新网路服务。该服务可透过分析逝者在网路上留下的所有足迹,打造虚拟分身,让活着的人仍可以在网路上与逝者通讯往来,因而获得安慰;后来玛莎进一步试用可以搭载虚拟分身资讯的人造躯体,并与之一起生活。
乍听之下仿佛天方夜谭又充满道德难题的科幻故事,却是当今科技已可达成的事实,尤其是虚拟分身这部分,新创公司Eterni.me已在网站上提供类似服务,试图让人的某一部分能永垂不朽,即使肉身已死,曾经活跃于网路上的部分精神则可留存。
随着科技快速进展,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某种意义上的长生不老将成为新常态,而"失去"或"逝去"反倒会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
- Google投资全球最大风力发电厂(04-27)
- Google认为GPU将是未来互联网的引擎(05-21)
- 谷歌进化配电架构,电源系统设计欲打开新天地?(05-14)
- Google Home智能音箱升级,亚马逊Echo还有优势?(07-18)
- 苹果iPhone热度未减,谷歌Gphone即将浮出水面!(08-05)
- 谷歌、苹果借收购圈地移动互联芯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