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无线和射频 > TI无线射频设计 > 留守老人身体状况早知道

留守老人身体状况早知道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用于留守老人(儿女不在身旁且居住条件相对完善的)
类似美国私人医生,但无需医生登门拜访及同时可完成工作量问题,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老人早中晚三次测量(血糖检测按医嘱),经过比对(正常人指标及自己以往指标)并反馈身体是否异样或许注意哪方面饮食。数据上传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比对,如发现隐患问题则在第一时间通知家属。

说点题外话(不是对这个项目本身评论,再说,对于就近上班的家庭来说,说不定也是实际可行的)

有这个钱来装这些还不如把钱给老人自己用用或者给买点吃的呢
唉,其实装起来也不算多是吧,但是就是成熟产品放在那里卖,不知道能有多少人买,唉,多宣传也许好一点

不针对这个设想说什么哈,我下面只是想说一点:就是国人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原本1+1=2的数学问题(我们已经不需要进行论证了),但我们现在又去考虑1是谁发明这样写的;1+1的写法说明什么;2为什么要这么写;最后才去算1+1=几。相当于绕了一圈。那这个设想而言,就是需不需要去医院就诊,而不是靠猜。

老人有种心理,可能你没注意。这种心理就是不想麻烦儿女,但很多老人自己对医学和自身状况方面并不了解,等到需要子女带去医院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老人不想麻烦儿女,而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也忍着或者找点药吃。但年龄大的老人往往对“吃错药”(或许症状相似,但病类不同。最简单的病毒性感冒如果用普通感冒的方法来治疗,多数情况可能引发呼吸道的感染,不及时治疗会转成肺炎等等)。
这样一种数据的传输,医疗机构肯定会有正常的指标作为比对,既然都是定点医疗机构了,那老人肯定以前都去过这个机构做过身体的方面检查。医院是有原始数据的,只不过现在是将数据图像化、坐标化,来迅速显示出哪些指标有问题或是可能已经出了问题。

中国人进入一种误区,总是觉得这些东西可能需要的成本高或者需要XXXXX等等。这其实就像行人闯红灯一样,总觉得没什么车(或者车会让我)之类的想法过马路总会有出问题的时候。
我们没有去过多的想这些东西值不值得,而是去想这些东西麻不麻烦。这属于思考问题的误区。
其实说拿钱给老人买东西或者让老人自己用只是说的另外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有要分为几个部分:老人会自己用多少钱?他们会舍得用多少钱?有多少老人会拿着这些钱去买自己需要的补品?这是第一个部分,应该归于老人心理部分;第二部分就是老人和女儿对健康方面的了解:老人有多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女儿又知道多少老人的健康状况?所以 我觉得您说的这个应该归于对亲人的关怀方面,而不是致力于让他们感觉生活得到保障方面。
生病了,我们会去找医生,有可能自己根据经验先吃点药,但如果病症不见减轻,还是会去看医生的。那就是说我们不是医生,我们需要得到医生医学方面的咨询时,我们无法自己完成。换言之,医院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于是乎,我们需要使用的是直接1+1=2的数学等式,而不需要论证它应该是如何。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很多儿女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觉得需要给老人更多的关怀,多加一种关怀方式,让这种方式使老人自己开心,儿女自己放心,医院收费安心。
真心希望老人都健康快乐。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就让先富起来的人试一下这种增加的关怀方式吧。

如果你经常看到一大早有老年人就在卖自己种的菜,如果你经常看到老年人捡拾破烂......
要知道许多老人不劳动就没有收入了,纯靠子女给口粮,子女多可能还好一点,有的可以折成钱给用。虽说近几年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有点改变,反哺(长期剥削农民发展军事重工等,现在还是城乡两类人)逐渐增多,不过也就是一年小几百块钱不得了了。

我想,等中国国了这个老龄化时代的时候或许会好很多。
所以我说的是让通过小平同志说的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试点。就好似家电无线化试点一样,不过这个比家电无线化试点似乎更有意义些。
至于一大早还在买菜的人在拾荒的人。。。我暂时还没有能力救济他们,不过如果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是如此的单一,那即使再救济他们依旧贫穷如初。一方面是中国的国情、人口基数、城乡人口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学历思维模式造就的世界社会认知观念。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有成效的改善,都会对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发展。靠我们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政策和具体的扶持。

只是随便议论议论,不过看到你这一句话,有点不快。

都是人呀

为何不快呢?我说的这句话是不是很让不舒服?望告知。。。我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是不是我说的后半句他们依旧“贫苦如初”?
如果是这句的话,我意下想说的意思是:如果他们没有改变思维模式,依旧是原始的耕种买卖以及接受国家发给低保的微薄资助,是会一直这个状态持续下去的。
抗震救灾、爱心捐助我都义不容辞,但中国有句古话说是:“救急不救贫”,这句话有它的道理。原因是为什么大家应该都很清楚。

当然有一些省、市、镇、乡、村等国家部门确实没能如数发放国家补助和帮助他们脱贫,这点我是承认的。

但从种种渠道已经有很多地区原本非常贫穷的地方、山村都奔了小康,这些并不是接受国家扶贫的那点资助脱贫的,而是改变了原本的生活方式和谋生思路才脱贫的。我知道农民也是人,我丝毫没有看不起农民,但很多农民从不过问除田地以外的事物,也没有多少知识(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至少是可以改变你对事物的认知情况)所以他们不容易接受能让他们富裕的生活(富裕是要付出的,比如集中化经营、大批量生产、土地外包等等)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知识少了以后人和人的沟通产生了隔阂,他们嘴上说要致富,但心理并没有想过要怎么致富如何致富,他们在等有人来帮助他们致富,但来帮助他们的人因文化程度悬殊太大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产生隔阂和不信任等等,最终又回到原点。

其实我是从文化程度上来将的,或许直接这么说让人感觉不快,实在抱歉。。。

土豪顶你。还不如买点吃的给他们。呵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