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反思:山寨经济模式下中国高科技产业三大困境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转]“中国芯”反思:山寨经济模式下中国高科技产业三大困境
摘要:大量资本、人才/技术和利好政策的涌入,并没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强了的中国IC设计公司。相反,宏观经济危机提前揭开了产业的遮羞布,将一批“裸泳者”拍在沙滩上。“中国芯”降温,暴露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三大困境:市场山寨化和潜规则化,管理江湖化,知识产权保护缺位。因此,==和业界更需要一起解决这些基础的产业环境问题,而不是继续“给钱和给政策”。9 N7 F: Q9 h! Z7 W % Y0 ^+ N! }% r- X+ w几年前,一位高科技海归带着芯片(IC)设计技术和满腔热情,从硅谷回国创业。海归找到风险投资(VC),VC又找业内高手帮忙评估,高手的结论是芯片设计的思路和架构有问题,VC放弃投资。得益于当时“中国芯”概念狂热,海归还是很容易地找到一个民营老板融得3,000万人民币,并在一个二线城市的高新开发区低价获得了一块土地,盖起了一座漂亮的研发大楼,几十个年轻人怀揣着纳斯达克梦想,夜以继日。三年过去了,正如当初那位高手所怀疑的那样,芯片出来了但无法正常工作,几经更改也无济于事。由于钱烧完了,后续投资又进不来,老板和海归决定关门大吉。 P6 B+ }- H! w/ R' m8 b; O# A: f6 A: ]: B( j1 E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创业故事。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故事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三年前那座低价盖起的研发大楼,已经升值到5,000万,除去老板当初的盖楼和研发投入3,000万,净赚了2,000万,老板分得了大头,海归得了小头和创业经验,非常开心地分手。几十个年轻人的纳斯达克梦想虽然破灭,但却获得了还算丰厚的工资以及宝贵的芯片设计经验,他们轻易找到了新的工作并继续自己的梦想。二线城市的相关官员们也因为这个芯片项目,过去几年频繁地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场合露脸,该升官的升官。高新区因为大打“芯片牌”,近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成绩不斐。而附近居民小区的房价,也因为高新区芯片的概念大幅升值。当然最重要的是,芯片虽然失败了,但GDP肯定是上升去了,而且是乘数效应的数量级…… % B9 h+ O" {+ T 2 B4 ?# a; Z- K, f6 n$ j这是2007年上半年同样是海归的一位本地 IC设计公司CEO在电话中讲给我的故事(未经证实),并称这个故事并非纯属虚构。“这确认让人看不懂,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式经济奇迹!”他半带自嘲半带得意地强调说。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想着这个故事,至今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微观上的失败故事,竟然造就了宏观经济上的成功。 ) I7 k+ c/ l8 @$ V1 e ! q- Y+ P" J( b) T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奇迹并没有在中国IC设计产业发生。尽管过去几年的“中国芯”大跃进催生了数百家IC设计公司,并也出现一些小明星,但往往都是各领风骚一两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厂商仍屈指可数。相反,随着宏观经济和产业投资的退潮,一批“裸泳者”呈现出来。+ o1 w4 p. J7 { y, u0 t # |$ r B$ D& |" [+ _+ e) H! w8 { “中国芯”降温,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 S5 d4 ]2 K8 l: j$ T% P2 v ; y: z; H C! d, I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中国IC产业比2007年下滑到-0.4%,近20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其中IC设计业虽然仍实现了4.2%的正增长,但与2007年21.2%的增幅相比,增速也出现大幅下滑。在知名业界人士老杳的文章《2008年中国十家最“囧”IC设计公司》中可以看到,因为前景暗淡、产品研发失败和资金断裂等原因,凯明、鼎芯、凌讯、复旦微纳、上海安凡、北京新岸线、上海龙晶、凤凰微电子、互芯集成、智多微电子等一批业界知名的本地IC设计公司在2008年倒闭、出售和裁员等。作为“中国芯”的优秀代表,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星微、炬力和展讯的股价都已经从当初IPO的10多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股价大大跑输同期纳斯达克大市,而且它们的业务发展前景都不太乐观。而在知名的半导体技术媒体《国际电子商情》网站上,类似《VC投资IC设计业,不如去投洗脚城?》这样的话题成为大家的讨论热点。 * J2 s6 k3 ]: g: g0 M3 U4 }, J9 y2 r3 q* G+ d: S; U- Y6 C0 g. H ! ~- E* X6 c2 o; l, F 三家“中国芯”上市公司股价跑输纳斯达克大市1 t, Y6 I/ |, ^3 ~7 r- }' m 9 f; x1 R$ l. l# X1 @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芯”的降温和困境,与目前的金融海啸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后者最多只是催化剂而已。因为目前中国IC设计产业以面向中低端应用为主,最终产品主要也是销往国内和亚非拉美市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面向中高端的欧美同行小得多。相反,由于欧美厂商的费用支出大和市场受损严重,经济危机反倒为“ 过惯了苦日子”的亚洲厂商提供了一个“拖死”和“赶超”欧美厂商的绝佳机会,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TK)凭借大陆山寨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而欧美手机芯片厂商一片惨淡。9 K0 d$ w0 s9 }7 B4 b7 ?( a+ Q" A 1 L2 @5 t* V. N6 q! [ [ v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狂热的2006年和2007年,“中国芯”的问题已经显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表示,2002-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21.6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186.2亿元,4年翻了3 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1.3%,为同期全球最高。但自2007年开始,国内IC设计业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国内有近500家设计企业,企业小而散,全部销售额不及世界排名前几位设计公司一个公司的营业额;多数企业开发的IC产品方向窄,档次低,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空前激烈;许多企业运营模式“偏科”,商业模式不适应设计企业需要。近期更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整合重组迫在眉睫。( I8 e6 T" e; e. E+ j9 T, E 7 v: C C4 {4 s9 z 6 x) d9 s8 d4 r# T2007年后中国IC设计产业收入增长率迅速下降 ' s3 t2 _6 a! t! N+ R% } ' h. S( o ?: {; K相应地,经历了2004-2006年的狂热后,VC对中国IC设计产业在2007年后也迅速降温。根据调研机构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2004年VC对中国IC设计产业的投资总额为3.1亿美元,2005和2006年都约为2.1亿美元,2007和2008年分别为0.79和0.90亿美元,虽然投资数量基本稳定,但单笔投资额大幅下降。而展讯在2007年6月艰难上市,既是信心不足的投资者急于套现,也意味着VC对“中国芯”投资高潮暂告一个段落——一位参与辅导展讯上市的投行人士当时就私下表示,由于成功概率不高和回报不大,VC对本地IC设计产业已经不太关注了。 $ G- J W! X# U, b# D2 x- Y7 t0 e9 D; i$ T4 C 7 x6 I% s# ~8 Q y 2007年后VC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降温 \7 {. P! P5 }% x: M 6 Q9 s% @6 F$ d K; _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加上大量资本(海外VC/民营资本/==投资)、人才/技术(硅谷海归)、利好政策(各级==税收/土地/资金支持)涌入,为什么并没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强了的中国IC设计公司?在高举自主创新的中国,为什么本地IC设计产业迅速被投资者所抛弃? 8 q s' ?3 y+ U5 _, D4 J0 Y& Y/ v" A2 f( Y$ b7 m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芯片设计扩大到软件甚至更大范围的中国科技产业,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到目前为止,除了华为和中兴等个别企业外,中国几乎还没有成长出真正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国科技企业都是应用或者市场型的公司,而中国技术型公司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范,但任正非也在2007年坦言,“华为奋斗了18年,迄今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因此,我们有必要追问,为什么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和政策都不缺,但中国就是很难出现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6 p( A. V6 h) n9 F. I2 [ 2 r5 D6 {7 M1 _* ]5 N n8 s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的实际,就会遗憾地发现,中国仍然缺少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土壤。以芯片和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特怔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因此它需要一大群高技术人才聚集在一起,通力协作进行先进技术研发,并通过在一个大市场获得高额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与目前以市场山寨化/潜规则化、管理江湖化、知识产权保护缺位为特怔的中国山寨经济模式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摘要:大量资本、人才/技术和利好政策的涌入,并没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强了的中国IC设计公司。相反,宏观经济危机提前揭开了产业的遮羞布,将一批“裸泳者”拍在沙滩上。“中国芯”降温,暴露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三大困境:市场山寨化和潜规则化,管理江湖化,知识产权保护缺位。因此,==和业界更需要一起解决这些基础的产业环境问题,而不是继续“给钱和给政策”。9 N7 F: Q9 h! Z7 W % Y0 ^+ N! }% r- X+ w几年前,一位高科技海归带着芯片(IC)设计技术和满腔热情,从硅谷回国创业。海归找到风险投资(VC),VC又找业内高手帮忙评估,高手的结论是芯片设计的思路和架构有问题,VC放弃投资。得益于当时“中国芯”概念狂热,海归还是很容易地找到一个民营老板融得3,000万人民币,并在一个二线城市的高新开发区低价获得了一块土地,盖起了一座漂亮的研发大楼,几十个年轻人怀揣着纳斯达克梦想,夜以继日。三年过去了,正如当初那位高手所怀疑的那样,芯片出来了但无法正常工作,几经更改也无济于事。由于钱烧完了,后续投资又进不来,老板和海归决定关门大吉。 P6 B+ }- H! w/ R' m8 b; O# A: f6 A: ]: B( j1 E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创业故事。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故事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三年前那座低价盖起的研发大楼,已经升值到5,000万,除去老板当初的盖楼和研发投入3,000万,净赚了2,000万,老板分得了大头,海归得了小头和创业经验,非常开心地分手。几十个年轻人的纳斯达克梦想虽然破灭,但却获得了还算丰厚的工资以及宝贵的芯片设计经验,他们轻易找到了新的工作并继续自己的梦想。二线城市的相关官员们也因为这个芯片项目,过去几年频繁地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场合露脸,该升官的升官。高新区因为大打“芯片牌”,近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成绩不斐。而附近居民小区的房价,也因为高新区芯片的概念大幅升值。当然最重要的是,芯片虽然失败了,但GDP肯定是上升去了,而且是乘数效应的数量级…… % B9 h+ O" {+ T 2 B4 ?# a; Z- K, f6 n$ j这是2007年上半年同样是海归的一位本地 IC设计公司CEO在电话中讲给我的故事(未经证实),并称这个故事并非纯属虚构。“这确认让人看不懂,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式经济奇迹!”他半带自嘲半带得意地强调说。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想着这个故事,至今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微观上的失败故事,竟然造就了宏观经济上的成功。 ) I7 k+ c/ l8 @$ V1 e ! q- Y+ P" J( b) T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奇迹并没有在中国IC设计产业发生。尽管过去几年的“中国芯”大跃进催生了数百家IC设计公司,并也出现一些小明星,但往往都是各领风骚一两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厂商仍屈指可数。相反,随着宏观经济和产业投资的退潮,一批“裸泳者”呈现出来。+ o1 w4 p. J7 { y, u0 t # |$ r B$ D& |" [+ _+ e) H! w8 { “中国芯”降温,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 S5 d4 ]2 K8 l: j$ T% P2 v ; y: z; H C! d, I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中国IC产业比2007年下滑到-0.4%,近20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其中IC设计业虽然仍实现了4.2%的正增长,但与2007年21.2%的增幅相比,增速也出现大幅下滑。在知名业界人士老杳的文章《2008年中国十家最“囧”IC设计公司》中可以看到,因为前景暗淡、产品研发失败和资金断裂等原因,凯明、鼎芯、凌讯、复旦微纳、上海安凡、北京新岸线、上海龙晶、凤凰微电子、互芯集成、智多微电子等一批业界知名的本地IC设计公司在2008年倒闭、出售和裁员等。作为“中国芯”的优秀代表,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星微、炬力和展讯的股价都已经从当初IPO的10多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股价大大跑输同期纳斯达克大市,而且它们的业务发展前景都不太乐观。而在知名的半导体技术媒体《国际电子商情》网站上,类似《VC投资IC设计业,不如去投洗脚城?》这样的话题成为大家的讨论热点。 * J2 s6 k3 ]: g: g0 M3 U4 }, J9 y2 r3 q* G+ d: S; U- Y6 C0 g. H ! ~- E* X6 c2 o; l, F 三家“中国芯”上市公司股价跑输纳斯达克大市1 t, Y6 I/ |, ^3 ~7 r- }' m 9 f; x1 R$ l. l# X1 @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芯”的降温和困境,与目前的金融海啸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后者最多只是催化剂而已。因为目前中国IC设计产业以面向中低端应用为主,最终产品主要也是销往国内和亚非拉美市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面向中高端的欧美同行小得多。相反,由于欧美厂商的费用支出大和市场受损严重,经济危机反倒为“ 过惯了苦日子”的亚洲厂商提供了一个“拖死”和“赶超”欧美厂商的绝佳机会,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TK)凭借大陆山寨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而欧美手机芯片厂商一片惨淡。9 K0 d$ w0 s9 }7 B4 b7 ?( a+ Q" A 1 L2 @5 t* V. N6 q! [ [ v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狂热的2006年和2007年,“中国芯”的问题已经显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表示,2002-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21.6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186.2亿元,4年翻了3 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1.3%,为同期全球最高。但自2007年开始,国内IC设计业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国内有近500家设计企业,企业小而散,全部销售额不及世界排名前几位设计公司一个公司的营业额;多数企业开发的IC产品方向窄,档次低,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空前激烈;许多企业运营模式“偏科”,商业模式不适应设计企业需要。近期更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整合重组迫在眉睫。( I8 e6 T" e; e. E+ j9 T, E 7 v: C C4 {4 s9 z 6 x) d9 s8 d4 r# T2007年后中国IC设计产业收入增长率迅速下降 ' s3 t2 _6 a! t! N+ R% } ' h. S( o ?: {; K相应地,经历了2004-2006年的狂热后,VC对中国IC设计产业在2007年后也迅速降温。根据调研机构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2004年VC对中国IC设计产业的投资总额为3.1亿美元,2005和2006年都约为2.1亿美元,2007和2008年分别为0.79和0.90亿美元,虽然投资数量基本稳定,但单笔投资额大幅下降。而展讯在2007年6月艰难上市,既是信心不足的投资者急于套现,也意味着VC对“中国芯”投资高潮暂告一个段落——一位参与辅导展讯上市的投行人士当时就私下表示,由于成功概率不高和回报不大,VC对本地IC设计产业已经不太关注了。 $ G- J W! X# U, b# D2 x- Y7 t0 e9 D; i$ T4 C 7 x6 I% s# ~8 Q y 2007年后VC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降温 \7 {. P! P5 }% x: M 6 Q9 s% @6 F$ d K; _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加上大量资本(海外VC/民营资本/==投资)、人才/技术(硅谷海归)、利好政策(各级==税收/土地/资金支持)涌入,为什么并没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强了的中国IC设计公司?在高举自主创新的中国,为什么本地IC设计产业迅速被投资者所抛弃? 8 q s' ?3 y+ U5 _, D4 J0 Y& Y/ v" A2 f( Y$ b7 m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芯片设计扩大到软件甚至更大范围的中国科技产业,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到目前为止,除了华为和中兴等个别企业外,中国几乎还没有成长出真正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国科技企业都是应用或者市场型的公司,而中国技术型公司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范,但任正非也在2007年坦言,“华为奋斗了18年,迄今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因此,我们有必要追问,为什么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和政策都不缺,但中国就是很难出现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6 p( A. V6 h) n9 F. I2 [ 2 r5 D6 {7 M1 _* ]5 N n8 s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的实际,就会遗憾地发现,中国仍然缺少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土壤。以芯片和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特怔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因此它需要一大群高技术人才聚集在一起,通力协作进行先进技术研发,并通过在一个大市场获得高额回报,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与目前以市场山寨化/潜规则化、管理江湖化、知识产权保护缺位为特怔的中国山寨经济模式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值得一读的好文!
Now it is changing. Many ppl here would like to run their own business without any help of VC funding at the beginning stage. First priority is survival and the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Step by Step!""Keep everything Solid!" "First Silicon Success!"We believe if you have very good reputation in the industry, you succeed half already! No matter in China or US, it is the same law.
大大分享了好東西讓我來回覆一下
还是看不清这个行业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