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无线和射频 > TI无线射频设计 > CC25XXX差分端输入阻抗疑惑

CC25XXX差分端输入阻抗疑惑

时间:12-23 整理:3721RD 点击:

下面的黄色字体提到说“严格参考设计成了最为可行”这句话,但是在应用中,你们提供的参考设计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情况,实际作板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板的层数,厚度,天线只可以放在那里等等、、、这些限制了参考设计的参考价值。

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我在进行PCB差分走线的时候,必须知道线宽,也就是阻抗;初次设计的时候我应该定为多少?比如CC2541这款,差分阻抗为70+j30Ω,那我差分线阻抗应该设为标准的100Ω,还是75Ω?

4. CC2xxx的输出/输入阻抗值具体是多少?

对于单端输出/输入,我们可以视为 50 Ohm。对于双端差分端口,如 CC253x 和 CC254x, 差分阻抗为非标准值。TI推荐复制参考设计而不是告知具体阻抗值有以下考虑。

首先,CC253x, CC254x 等差分端口芯片的射频输出/输入阻抗不是标准的 50 Ohm 或 100 Ohm。
其次,告知差分阻抗是多少没有可操作性。因为芯片设计时的仿真参数跟实际有差距,参考设计就是TI工程师在仿真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调试和测试确定下来的。
第三,因为板上的寄生射频参数对差分阻抗影响的比较大的,如果按计算阻抗的工具算出的线宽线距去做,效果会差很远。 回头还是得在板上调试阻抗匹配。
最后,实际走线严格来说是需要用分布参数才能严谨描述的。另外如果告知阻抗,由于电路板上走线和器件的寄生参数,依然是不能做到严格控制。

正由于上述原因,严格参考设计成了最为可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对阻抗控制方面没有特别的需求,但要求越短越好。这样的话,电长度够短的话,微带线阻抗影响就小了,主要是那些离散器件的影响了。

当然,按照TI设计做可以风险最小。

谢谢!

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可以帮助下:对于巴伦部分的调试,用分立元件我懂得该如何进行优化,可是使用集成IC就不懂了,有参考TI的设计,调试多次,但是输出插损始终过大,在0dBm时,2402~2480MHz输出-3~-5dBm,希望可以分享一些调试改善经验,谢谢!

用集成balun真的是调无可调了。

要求就是balun和芯片之间越短越好。

不知你们用的是哪一家的balun?

推荐的LFB182G45BG2D280,打了几次板,都不能优化输出功率,从layout上看,我已经看不出问题了,接地也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哎~

截图贴上来帮你看看?

先谢谢哈,这个月我打了12种不同铺铜的板子,总算是有一个凑合能看得过去的结果了,输出功率在1.72-3.7之间,跨度有点大,应该还有改进的空间,可否帮我看下?

先确认外部因素 不知你们用的国产的还是IQ或者安捷伦的仪器 

土豪,12版。 :-)

输出功率不平坦度太差?

其实楼上说的对,你也要确认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可以焊一个开口射频电缆到巴伦的输出端测试一下,别是后级的问题。

看了一下你的图,看不到过孔。。。。不知有没有。在巴伦的地脚边上打打底过孔。

另外,确认巴伦的单端微带线是50ohm阻抗控制。

用安捷伦的,屏蔽箱啥的全上了,cable线也没问题

后端没问题,匹配啥的都很正常;

功率是在巴伦输出测试的,平坦度实在差;过孔打的密密麻麻的了,效果最好的一种;

比较怀疑还是布局的问题,外围的测试设备也用于测试过TI的官方demo,一切都正常;

还得要尝试,用这个巴伦IC虽然节省了器件成本,但开发成本高了不少。

能解释一下“节省了器件成本”吗?:-)

其实,分离器件成本最低呀。

一般我用巴伦的客户:1,对尺寸要求敏感。2,需要有比较强的带外抑制(比如板子里有modem)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