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关合上后灯火即可就亮的理论讨论,基础但是有意思
模型就是初中物理教程上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外加导线。
为什么开关合上后,灯泡即刻就亮?配合下面的问题,假定导线长度是100千米,且
不考虑导线的电阻。
疑点:
1. 电子从电源出来,电子移动速度和100千米的导线长度相比还是很慢的。
2. 刚合上开关,如果考虑电场的建立速度,此速度和100千米的导线长度比是啥数量级?
我同事认为在合上开关瞬态是由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磁场传播速度很快的原因。但是
在瞬态结束后进入稳定状态后,磁场的角度就不能解释此电子移动速度的问题了。
多谢指教!
这个速度是导线内的光速,而不是电子移动速度。
直观一点儿解释的话,想像导线内塞满电子,
你从一头再塞一个进去,另一头就顶出一个来。
这个速度跟电子移动速度是两码事。
电子之间靠光子传递信息,所以说是导线内的光速。
不好意思抬一下杠,
如果考虑100km导线的寄生电感电容,灯泡要过的更久才亮
我找到了以前回答的一个问题供参考
信号传播速度与导体中电子速度差别很大的.
以铜导线为例,没图将就看,
1.先来计算导线里面电子速度
一根直径1mm通过电流为1A的铜导线,电流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导线横截面、导线中电子密度、每秒钟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来计算电子速度.
I=Q/t=q*n*A*V*t/t=q*n*A*v
得到
电子速度
v=I/(q*n*A)
I:导线中电流大小,单位A(安培);
Q:时间段内流过的电量,单位C(库伦);
t:时间,单位s(秒);
q: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1.6*10^-19 C;
n:自由电子的密度,个/m^3(个没立方米);
A:导线横截面积,单位 m^2(平方米)
v:导线中电子速度,单位m/s,米每秒;
铜原子能提供两个自由电子,铜原子之间的距离1nm,计算自由电子密度n≈10^27,带入以上数据,得到电子速度:
v=I/(q*n*A)=1/(1.6*10^-19 * 10^27 * 10^-6)≈10^-2 m/s=1 cm/s=蚂蚁爬
2.信号速度
这个要用麦克斯韦方程来解,
你可以想象一个很长的平板电容,初始状态没有电压,一端突然接上5V,另一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测量得到这个5V,
+_____________________
E↓↓↓↓↓↓↓↓↓↓→信号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上信号速度是由介质中间电磁场从无到有的速度也就是电场和磁场的建立速度来决定的,这个电磁场的变化速度,或者场链的速度
v=1/sqrt(er0*er*u0*u)
实际由介质决定的
上面说明电子速度和信号速度没任何关系,实际上AC信号传播时,电子就在附近来回"跑",并没跑很远(根据频率不同而不同,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mission_line).还有一般来说不管什么信号只要考虑DC和正弦信号就就行了
LZ问题的来源以及这么多讨论主要还是要把直流DC和交流AC区没分开,理解清楚电阻和阻抗的区别这问题就很清楚了
re
一般的PCB板材FR-4,电磁波速似乎只有真空光速的一半左右吧,具体记不清了
对
V=C/sqrt(er),一般PCB FR4材料介电常数在4左右,所以为真空中的一半,柔性板材聚酰亚胺,或则PTFE类的可以到2.x
一个水龙头,打开就有水流出来,什么原理?
假设自来水管长10000米。
接近光的速度,但有延迟,
电话,视频,都是有延迟的
电子在铜线里面传得很慢的,很慢很慢,比你们想象的要慢好几个数量级,电线的电压速度其实是“电场速度”,电子其实是被“压出去的”,高频电流是,电场-》磁场-》电场,循环推进的,理解这个就了然了
多谢各位大虾的回复啊!
多谢指教!在建立过程中而已理解为电磁场的交换过程,不过到了稳定状态后,是不
是不能理解为电磁场了。交变的电场产生磁场,稳定后电场稳定了,就不能产生磁场了。
电场真稳定了就连电流也没有了,一切都是静止的
只要有电流,微观上的电场就稳定不了,因为电子在移动,而电子移动产生的微观电场移动,在宏观的表象就是合成了一个稳定的磁场
谢谢回复!
newboysyb的说法颠覆我的思维了!
电子只能在原子核附近摇摆吧?它和周围电子的碰撞过程才电源能量输出的过程把。
请自行复习固体物理之类。。。
这货本质上是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事实上没有电流,只有电子的多米诺骨牌。电子并没有流动。
正解,让灯亮的电子不是从电池出来的,而是电池给他一个压力(相当于水压),把整个通路上的电子压着一起循环走(水管中本来就有一管水)
抬的好,为啥没人支持你呢。。。
还需要一点时间把灯丝烧热
你考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