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硬件电路设计 > 硬件电路设计讨论 > 有对继电器电路熟的么?

有对继电器电路熟的么?

时间:12-12 整理:3721RD 点击:
搞电机控制的,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继电器的资料,国内的,国外的知名大厂,都说,要有措施来抑制继电器闭合时,线圈的浪涌电压,通常反接一个二极管的方法,是不利于快速关断继的,因为电流衰减的很慢,所以很多大的继电器厂家的技术文档,都推荐二极管+稳压管的方案。对于继电器触点也要加保护,一般是电阻串一个电容。附件上是这两种方案。
我看了这些资料,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以前我的触点是不加保护的,线圈防浪涌也就是一个二极管,我打算把这些防护措施都加上,可是很奇怪的一点,我手头上有几个国外知名大厂的电机控制器,我发现这些大厂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居然都是这个样子:触点没防护,简单的一个二极管防浪涌。
为啥会是这样?你们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怎么做的呢?

 jidianqi.bmp

稳压管和二极管、稳压管+稳压管(头顶头)、二极管+电阻电容(就是通常的RCD嵌位)都见过电路图。
可能一般应用继电器的场合,主要考虑安全、方便控制等,对关断时间要求没那么高,要高也不会用继电器了。
我的疑问是:
触点保护方面,接电容电阻,在关断的时候保护触点,接通的时候是否因为电容之前储电放电而增大对触点的冲击呢?
而且主电路接交流的话,会通过电容耦合到后级电路,估计不能完全关断了吧?高压场合误触后级的话会死人的

dI/dt = V/L, 增加稳压管,相当于关断时增加了V, 增加了电流的放电速度,
不过这样无疑会增加三极管的耐压要求。主要还是要看具体应用,一个二极管
就能满足的话,就没必要加稳压二极管了。
保护触点,加RC缓冲,可以减缓电流冲击,但同时也改变了继电器的闭合关断
时间,有可能对具体应用产生影响。

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这些防护措施,自然都是有利有弊的,我只是想知道,实际的应用中(我的电机用在12V系统里的),是不是基本就是这么简单的处理就可以了:触电没防护,线圈就加一个二极管?
你们的实际电路,是这么处理的吗?

冰箱、空调的继电器多吧,基本上都是一个二极管保护和无触点保护的。

触点还要保护吗,就是个铁纽扣

我大致想了下,增加那个稳压管,对于触点寿命是有好处的,对于控制线圈的三极管却是有坏处的。对于低电压,继电器闭合后在打开电机,关闭电机后再关闭继电器,则触点电压和电流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防护就可以了。

之所以所有的继电器厂家都推荐那个稳压管,那是因为这么做对于继电器而言是有利的,而那个控制三极管与继电器厂家无关,所以那个三极管是否损坏继电器厂家不关心。

测一下继电器闭合与关断的瞬时,也许就能更好的解释了。

选个耐压高的管子就ok了,8050不行,就换2N5551,不要做有罪推定啊。

2n5551的耐压也就40伏,供电12伏,加一个至少几伏的稳压管,那么关断的时候产生的反电势那也就将近20伏了,管子的安全系数就小了。
这是牺牲一个换取另一个,所以意义不大。
当然对于大电流高电压,可能会有严重弧光放电的继电器,多保护一下继电器是有必要的。

看错了吧,2N5551的Vceo=160, Vcbo=180

两边都是继流二极管,降压管主要承担分压,那俩三极管是,,?
触点为啥防护?

很多应用不在乎关断时间的,所以一个续流二极管足以。
如果要实现fast decay,可以在外面串几个稳压管,这个基本上很多厂家有这样的芯
片,比如TI的DRV8806
触点保护你指的是哪一种,灭弧吗?
电机控制的确是用继电器比较多,特别是单向的步进

就这几十V电压, 几A电流, 还国内国外知名大厂的资料.
那电力机车上3万V电压, 数千A电流的触点, 可怎么办呢?
此外电力系统上, 那么多各种各样开关, 不都有触点么?
先要整清楚, 到底是直流还是交流, 电流范围多大, 电压范围多大, 为什么要保护触点.
人家反向接个二级管, 仅仅是防止电感电流突变, 给他个放电回路而已. 居然说是防浪涌.
要赶上直流100V, 电流 > 1A的继电器触点, 就知道为什么要保护触点了.

浪涌怎么个定义

我本科学得强电,  考我浪涌概念?

电力机车上以前都是用充气闸流管之类吧,似乎最近几年才换成固态开关?

电机系的?

啊,你是楼主?不是考,我也一时没记起来

继电器的寿命和质量,99%是由这个触点决定的。
被你说的这玩意只是一块铁皮似的...

哈哈,想不通麽,,,

商业要考虑成本啊,加这加那的,那得多少钱啊。
从可靠性来说也是加的东西越多越麻烦。

感性负载加削反峰二极管,保证继电器触点不是瞬间断开。消除电弧效应的影响。

你口气到真的很大,不过除了口气大你又说出啥了呢?
啥叫浪涌?抛负载那是浪涌,小电感断开那就不是浪涌?

触点做防护,有时候很必要,瞬间感生电压很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