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彩铃每月圈钱千万 月收入超唱片年销量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目前互联网三大“圈钱”产业分别是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和无线增值服务,这三大金矿去年分别创造了20亿元、40亿元和100亿元的收入,不久前揭晓的200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前10位最年轻富豪中,有6位来自以上产业。
特别是无线增值服务,未来仍是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无线音乐更是占据其中30%40%的收入,冲垮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唱片业,创造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
现状 单月收入超唱片年销量
本报记者联系采访了TOM在线和华友世纪两家互联网企业,这两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旗下最大的SP(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也是无线音乐产业最大的受益者。
在几大门户中,TOM在线现在已经是一个以数字娱乐为“灵魂”的增值服务提供商,无线音乐在该公司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第二季度收入中有6亿元是来自数字音乐相关的,这包括铃声下载、彩铃、点歌等等方式,占总收入的40%。”TOM在线首席执行官王雷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还说,仅彩铃一项,该公司2005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2706万元,比上季度增长21.9%,占TOM在线总收入的8%。
王雷雷以彩铃单曲《老鼠爱大米》为例:单月下载次数达500万次以上,以平均每首2元计算,单曲收入1000万元(信息费),这相当于60万张唱片的销售额,唱片公司从中获取每首0.8元的收益,唱片公司总收益400万元,相当于销售了160万张唱片的收益。
原因用户消费习惯变化所致
面对无线音乐的崛起,百代音乐有限公司的亚洲区总裁吴加爱感叹道,“传统音乐永远都不再会是我们的生意机会了!”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1个月的国内无线音乐市场就高达3.6亿元,超过了去年正版唱片3.2亿元的销售总量。
行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手机、宽带上网和移动音乐播放机用户迅猛增加。虽然一个用户下载一首歌曲的费用只有2元钱,但中国拥有3.77亿手机用户,过1亿的网民数,这种庞大的用户数带来的收入是可观的。
从消费习惯来看,我国的音乐消费者大多数是只具有小额支付能力的青少年,这种小额度、多频次的消费方式非常切合他们的需要。不必像以往那样为整张唱片的十几首歌付费。
对歌手来说,歌手也不必像以往那样要积累到十几首歌才能发行唱片,而是有一首新歌就可以马上让手机用户试听。而对唱片公司来说,以前唱片版权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现在,彩铃等无线增值服务已经成为唱片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高额利润背后隐藏不少风险
很多SP也承认,该产业在高额利润背后也隐藏不少风险,首先便是内容即版权问题。以前中小SP手中的歌曲大多没有购买版权,唱片公司纷纷将互联网企业告上法庭,移动运营商和传统唱片公司也加大了对版权问题的追究。现在,不少SP被迫调整,要么和唱片公司合作,要么自己开发网络原创歌曲。
不过,唱片公司也认识到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传播对唱片销量其实是有帮助的,并开始主动和SP进行合作。但据王雷雷介绍,唱片公司在签协议时,会将SP分成三六九等,第一类是TOM、新浪、腾讯等大型SP,双方一般是五五分成。第二类是空中网、灵通网等纯SP,唱片公司要求SP交付保底金。第三类是收取一次性费用,一般针对小SP。
其次在渠道方面,这个产业正面临唱片公司和移动运营商直接介入的风险,他们可能亲自提供内容而将SP抛在一边。但王雷雷认为,唱片公司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内容整合能力,运营商也缺乏内容整合和二次整合的能力,因此目前这种威胁还不大。
据介绍,目前中国短信市场有大约2000家SP,内容的同质化,渠道的同质化会造成大量的投诉以及恶性的竞争,很多没有内容和渠道资源的SP将被淘汰。王雷雷说,这2000多家SP最后可能只剩下只有几十家,而趋势一定是提高进入门槛,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