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PCB设计问答 > PCB设计学习讨论 > 第二期吐槽集锦姗姗来迟~~

第二期吐槽集锦姗姗来迟~~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先跟大家道个歉,因为个人原因,第二期吐槽活动举行以来,版版一直没怎么关注活动的进展,活动结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才来给二期吐槽收尾这一期的吐槽活动参加人数相对第一期来说比较少,看来大家也都很忙呢?不过再忙都还是要记得抽空学习的哦

戳这里穿越到前面的活动和精彩的吐槽集锦:
>>>>>>> http://bbs.eeworld.com.cn/thread-467623-1-1.html 第一期吐槽活动:dsp板
>>>>>>> http://bbs.eeworld.com.cn/thread-468053-1-1.html 第一期吐槽活动集锦
>>>>>>> http://bbs.eeworld.com.cn/thread-470016-1-1.html 第二期吐槽活动:移动硬盘板
本次吐槽活动获得奖励的网友如下,感谢参与!
@sjzzlxy 将获得肌肤手感外皮的日记本
@quner 将获得合金镀镍高抛光小车钥匙扣
@huaiqiao 将获得金属外壳可插TF扩展卡音质棒棒哒蓝牙音箱



请于两周内私信确认邮寄地址。
下面来看看这一期的精彩吐槽

通过两期的吐槽活动以及之前举行过的4层PCB板子学习活动,我们发现了一些pcb设计新人容易忽略,经常犯的错误,几乎存在于每一块放上网供坛友们“鉴赏”的新手板中。

1.软件的不熟练操作,对软件上一些基本功能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绘制原理图,PCB时的工具错用等情况,比如连线断开,网络丢失,热点和电气属性方向错误等等。

2.在PCB布局布线完成后没有进行丝印的调整,出现丝印大小不一,重叠,上焊盘上过孔,不整齐等情况。

3.元件过于靠近板边。非特殊结构上要求元件位置固定时,在考虑布局的时候要注意元件与板外框,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距离问题。新手往往对元件的实际大小和应该设定的距离差距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这就更需要新手在绘制PCB的时候自行对元件进行一定的了解,或利用画图工具的3D模型进行检查布局是否合理。

4.对过孔的处理:包括过孔大小的选择,过孔位置放置,以及过孔盖油问题。过孔大小的选择要根据走线线宽适当设置并且要确认制版厂家对过孔大小的制作能力;如果不是特殊需求要在焊盘上制作埋孔,要注意过孔与焊盘之间的距离,防止后期短路情况;虽然说现在可以在制版的时候一般可以跟制版商提要求过孔盖油,但其实软件上设置过孔盖油也很方便,可以自己先行操作,便于后期检查以及防止发生遗忘的意外发生。

5.贴片电容的位置放置问题和连线问题。这个问题正确的处理方式在第一期的吐槽集锦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里不复赘述。

6.信号线,电源线走线线宽选择问题。百度搜索就能搜到一般走线线宽与电流之间的对应表格,新手可以参考表格进行线宽选择,如果有信号线走的强电流,可以考虑开窗,加焊锡处理

7.未进行DRC检查,绘制的原理图和PCB有错误。这是最不应该的了。制作一个PCB板子最最基础首要的原则就是板子能通,能用。如果你本身绘制的板子原理图就是错的,做出来的PCB就也是错的,那就是白白费钱了。可能你有鬼斧神工对成板的PCB进行调整修改可以力挽狂澜,但也同样也意味着你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8.原理图绘制混乱,很多新手可能在制作原理图时因为不太熟练,甚至是直接从别的地方拷贝过来的电路进行拼接。原理图模块间没有明确的区分,也没有进行标注。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大家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做起事情来事半功倍,相反,缺乏良好的习惯让人在理解上比较吃力,产生糟糕,烦躁等情绪,还吃力不讨好花时花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对原理图划分模块,进行标注,就可以算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可能每一个新手都会经历过上面这些问题,但怎么最快速度的从新手问题摆脱出来就看当我们给你指出你的问题以及你可能犯错的地方后,你能不能谦虚的去吸收,牢记,从这一秒开始就要求自己去按正确的处理。我绘制第一块板子的时候,也是错误百出,被我的“师傅”骂的我都要开始怀疑我的智商了。当时我师傅交给我一个新手入门的好办法,把绘制一个PCB的步骤,以及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全部一条条写下来,在画板的时候按步骤去做,检查自己的板子是否满足每一个注意事项。按照这个方法给自己来强力训练几个板子,你就基本上能脱离这张纸,能比较清晰的去画板并且规避基本问题了。

每一块板子都是一样的又都是各不相同的,PCB设计是种艺术,而每个板子呈现出来的问题有共性,也有特色的局限问题。下面再来看看这期吐槽活动中其他的一些槽点:

9.走直线,直角,拐角,圆弧之间的差异。新手在学习PCB设计的初期一般就开始被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那就是信号走直线最好,避免走直角和锐角。而我们也基本按照这种思想的指导进行PCB设计。不过有次我的朋友跟我讲,他曾经遇到过一个板子,按这种思路走线但是效果很差,反而改成直角走线后干扰少了,效果好起来了。后来他跟我分析原因是两害相抵了。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跟大家讲大家以后就不要管前面的那个指导方针了,而是说无论是走直线,直角,拐角,还是圆弧,效果如何,都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大家无论是在设计PCB还是在其他事情上都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盲目的去使用工具或者其他,过分的依赖于一些指标或者软件,要知其然然后才在适合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如果有兴趣的坛友可以对这些走线差异性的问题自行进行了解。我们也欢迎大家发帖分享研究成果呀

10.丝印垃圾桶标记。在这块硬件板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亮点:就是这个垃圾桶丝印。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一个东西的实现,生产和产品应用,还要考虑到它在失去效用后的处理问题。

11.同一个原理图采用PORT方式表示输入输出信号。在工程实际中我们可能随时对一个产品进行功能改进和添加。采用PORT方式可以更方便的进行移植和改进

12.模拟地与数字地的处理。在第一期的吐槽集锦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一期有坛友很仔细发现这一块板子上只看到数字地,并没有见到模拟地。所以这里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的设计中都有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分,(我知道实际上处处是模拟,但我们这里只按一般定义),比如这块移动硬盘板就是纯数字的电路。所以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你去灵活的应用。

13.原点位置设置的问题。原点位置设置并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设置为板子上某个位置的,如果要说原点设置的原则,那只有一条怎么方便怎么来。再点出来一个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可能是接到客户的要求进行PCB绘制,PCB的外框是客户定下来的。客户给了PCB外框文件,可能就已经定了原点。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移动原点,以防止客户改需求改外框的问题。

14. 四层板叠层问题。我们比较熟悉的四层板叠层结构主要有top-gnd-power-bottom和top-power-gnd-bottom两种方式。但实际上并不是说在设计四层板叠层的时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可能有人是这么设计的:top-gnd-gnd-bottom,比如本次的硬盘板就是这样的叠层结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电源信号种类比较简单,走顶层或走底层线路就可以满足需求了。通过选择将两个中间层都选为gnd层,增强GND信号回路,增强信号屏蔽效果。

15. 信号线走内层问题。如果在gnd层走信号线一方面破坏了地层的平面完整,另一方面可能跟底层的信号之间产生干扰,信号质量难以估计。一般来讲多层板叠层考虑的一个原则就是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要有完整平面层进行隔开。所以在绘制四层板的时候不要在内层走信号线

16. 差分线与差分对设置问题。在绘制原理图或者PCB的时候一定要对整体电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一些网络的性质要理解和明白。比如差分对,等长线等,因为这些信号是两两一对的,所以在绘制PCB或原理图的时候一定记得设置好全部的差分对,注意差分线走线的基本原则:等长,等距。可以通过规则设定和差分对画线工具进行差分对的走线。在第一期的吐槽中也对差分线走线问题有一定的介绍,大家可以跳转过去看看,不多次重复。

17. 晶振处理方式以及晶振与匹配电容的连接方式问题。晶振是一个机器运转的指挥家,所以保证晶振的正常准确的工作,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一般来说要对晶振进行包地处理。同时再强调一遍晶振与其匹配电容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信号要过电容再到晶振,不可以到晶振再连电容。原因是信号的到达时有先后顺序的,如果信号直接进入到了晶振了那电容就失去他的部分效果了。同时还要注意下电容跟晶振间的间距不能过远

18. 天线下方走线问题。天线是比较敏感的信号,要求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允许通过其他信号,以避免其他信号对其造成的干扰影响。

19. 阻抗匹配问题。阻抗匹配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也是绘制PCB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第一期吐槽中也有提到过。不过不是很详细的介绍。有时间梳理下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吧。

20. 同一条走线换线宽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会要求同一条信号线线宽要保持一致,保证电子通过的道路通畅,如果变换线宽,可能会导致一排通过的电子突然要走窄路过于拥挤导致线路上局部过热烧毁断路等可能。除非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像一个电流相对大些的信号,比如电源信号,要连接到某个芯片中,可以通过树杈方式进行连接,即主走线线宽大为树干,分出支路线宽小的进行与芯片管脚的连接。

21. 焊盘连接方式对焊接的影响。焊盘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比如直接连接,十字连接,最重要的一个不同就是散热的快慢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处理时会选择焊盘进行十字连接,过孔选择直接连接。这是因为对于过孔我们会希望散热越快越好,但是焊盘如果散热过快,可能会导致焊接上的困难。

22. GND网络是先走线后覆铜效果好还是直接覆铜,不通处再走线效果好?两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也各有PCB设计师选择。GND网络先走线后覆铜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规划GND网络的走势,比较有保证GND网络的完整性和大小。但是缺点是直接走线在空间比较密集的情况下可能占用了比较多的走线空间,对其他的信号线走线空间造成了挤压;而直接覆铜的话则相反,其他信号线有了更多的空间可以走线,但是相对的对GND网络的完整性和大小就没有了一定的保证,可能出现小量的孤铜,和一部分网络不通。二次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个人的建议是结合两种方式来进行布局。

-----------------------------------------

以上是第二期吐槽的槽点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活动,并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扫一扫,关注 EEWORLD 微信订阅号

行业资讯、电子趣闻、技术干货、精彩活动……尽可掌握

哇 吐槽的数量倒是不少,赞一个 辛苦版版啦

奇怪,我明明段落之间都是有间隔开一行的的,怎么发布上来就全是堆在一起的了?修改后发上来还是没有间隔开?@soso姐帮忙看下撒用的XP系统,浏览器是QQ浏览器

好 我们看看

哇 刚刚又看了一遍主贴,非常详细,即有经验性的文章,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还有对板子的分析。大家关注下

版版辛苦了。

灰常厉害,。。。。

不愧是 xinxin 的女神。。。。等我下班来看。。。

对我等硬件菜鸟很有帮助

水军来顶。

下班了下班了,不要再水了,快来看看

对我帮助很大!赞一个!!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