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硬件电路设计 > 硬件电路设计讨论 > 沟通的博大精深源于人性的微妙复杂

沟通的博大精深源于人性的微妙复杂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GE的董事长和CEO杰夫.伊梅尔特声称,他花70%的时间用于管理上的沟通。这个低调的CEO这么说的时候,其实是使用了“具体化"的沟通技巧:鬼知道他花了80%还是50%的时间用于沟通。他其实是很难统计出自己是花了多少比例的时间用于沟通的,但如果他说他花了“很多时间”用于沟通,而不是说花了“70%的时间”,文字上就缺少吸引力了。
        我查找了自己从2008年到2013年写的40万字的周末散侃,"沟通"一词出现了83次。 这34个字的表达带有“故事性”,又使用了“具体化”的数字--2008,2014,40万,83次。这是我一直惯用的沟通技巧:“具体化”,“讲故事”。当然,这个技巧你可能觉得是我的某种天赋,但其实是我在阅读了我多次推荐过的那本书《粘住》之后有意识地运用。 所以我的文字一般就比较有魅力:)  读到这,喜欢我的人会莞尔一笑,不喜欢的人心里悄悄骂一句,这家伙又在臭美。拿自己开涮是我的又一个幽默方式之一的沟通技巧。
        我儿子上周末的社会活动是去金龙鱼工厂参观,回来后问他今天看到了什么。他说忘记了。 他有时侯不喜欢表达或者说不太善于沟通, 这让我心急如焚。 但是在他四岁时的春节,他到老家的农村去玩,我们烧田里的野草,他很开心,在回来的路上,他即兴说了一段日记体的话(现在我忘记他的那段话的全文了),里面充满了成人才会使用的词语,我一下子把儿子惊为天人,心想这小子从哪里学到的这些词语,并让我因此想研究一下人类的语言学习系统……  怎么培养小孩的沟通能力? 这对我是一个大命题和大挑战! (这个益海嘉里一直淡化自己是个外资企业,品牌影响力将渗透深入到了小学生,真TMD厉害)

        

        

        
        前天晚上公司年会,合作伙伴参加年会宴会, 喝酒醉到不醒人事,昨天起床抬头就吐,喝口水也吐,吐到咽喉发炎,于是昨天下午3点多我就爬起床到社康**,要求打一针解酒针,医生说没有解酒针,拒绝给我打针。但我心里知道其实可能是因为那家社康**是到4点多就要下班了。 她就教导我说,喝不了干嘛喝那么多呢,人体代谢有一个过程,你只有慢慢熬一熬了…… 从那沟通中,我感到那老太太真是好心肠的人,但估计就是不想麻烦护士加班。 于是我提出,给我挂200ml的点滴,到了你们下班时间没有挂完,直接拔掉就得了。 她一下子坦然了,给我开了4.6元的止吐针和维C之类的。 你看,有时侯沟通干脆捅破的好。
            

        

        

        
        
        图片说明: 我的关门弟子朱伟获得”有力的表达-公司介绍”演讲比赛和Golden DEMO及产品知识大赛双料冠军,在发表获奖感言
        今天状态不佳,偷懒一下,摘录我的一篇关于沟通的旧文分享给大家。稍微做了一点修改,里面有一句广告(不要怪我老插播广告哈,看文字的中心思想就好)。我在这篇文字中第一次提到史怀特的那段我很喜欢的话,在2015年我提到多次。而且你会发现我的思想和2009年相比,关于沟通的最核心的一些理念一直没有变:
        ----------------------------------------------------------------------------------------
        在孩提时代,我记忆深刻的是农民们教会我的一些最朴素的关于沟通方面的话,虽然农民伯伯们从来不用“沟通”这个词。“一句话说得让人笑,一句话说得让人( 气得)跳”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些话其实道出了沟通的一些真谛。 所谓中国文化基因,其表现形式可能就是民间流传千古的这些沉淀吧。我记得是在初中时看过一幅日本漫画,漫画中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传递一个信息的时候表情是哈哈大笑的,但经过了十几个人的一个个的转述之后,漫画中的人物表情各异,到了最后一个人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表情是痛哭流涕了。“转述”总是会带来信息失真。按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模型,每个人的头脑“地图”(MAP)都是经过了精神过滤的,“我们尤其会倾向于省略或删去许多有用的信息。”“我们用各自的感官去体会这个世界时,我们用的是一种个体的,独特的,归纳的,变形的以及不完备的方式。” 上周里我在一个客户中的例子再次令我回忆起这个漫画。
        
        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和一位朋友吃饭,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其中一位给另外一位发了一个问候信息,另外一位因为手机换了,也没有能存下这位朋友的电话号码,于是就回信息问,“请问你是谁?” 后来这两位朋友就从此不再联系了。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微妙脆弱到这种程度?似乎不可思议,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一些细节带来的人的内心的微妙反应,就看你的感官怎么去获取世界的信息了。沟通的信息总会变形!
        “鼎阳SDS3000智能示波器是同等示波器中世界上最好的示波器”,这种感受一天比一天强烈一样;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海”,这种感受更是同样一天比一天强烈。“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海”, 这是我高中时代体悟到的一句话,后来成了我会议中经常引用的一个口头禅。我是班级中活跃的学生,我除了和班上最活跃的人打得火热,我还喜欢和看起来最不合群的最孤僻的人交朋友。后来发现这些孤僻的同学其实是远比大家传闻中的要容易相处得多,而且内心也都丰富得很。但他们总是不敢主动去融入群体,主动去沟通。但诚如贝多芬所言,“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我会成为班上最孤僻的同学的最好的朋友。 在大学毕业后第一年留在学校学工部兼职做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时,我的这种体会更加强烈。那时候心理咨询在大学还不普及,我意识到很多封闭的学生需要听众。那时候我所在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早就有了,但来访的学生很少。于是我就在校园里打了一个很小的指示牌,在学生信箱里放了传单,于是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一下子多了。我曾经作为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接待过一些,我发现来的学生大都是内向的、心理封闭的,但每个人都在倾诉时都会痛哭。我那时候意识到沟通真的是一种人类的基本需要。当时指导我做这个工作的老师说,最关键的不是我讲,是能诱导他讲,你听。
        沟通真是一门伟大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呵!沟通的博大精深来源于人性的微妙复杂,博大精深。“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以及不可估量的潜能。”我越来越喜欢带有这种强烈的人文色彩的沟通理念和管理理念。管理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工作。充分地尊重人,这也许应成为有效沟通的第一前提。每一个人的表情是内心的晴雨表,你的表情总是会出卖你的内心,如果你不够尊重人,不够真诚的话。技巧是退而其次的东西,我想。 为技巧而技巧必然会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可能性。
        之前我认识一位朋友,他表面看起来有说有笑,但就是不愿意坐下来和你面对面开诚布公地交谈。他总喜欢通过发送邮件并抄送一大堆老板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观点甚至抱怨、愤怒。最终他被解雇了。我不得不说,邮件的方式在很多时候真是沟通的大忌。文字太静态了,而有些词的本身含义也很暧昧,很难表达清楚一个人真正的观点。语言是能产生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东西,但语言总是天生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问题邮件来邮件去的沟通,不如用电话会议或一起面对面沟通来解决。杰克告诫我们不能用电子流代替与员工的直接的沟通。大公司的领导们似乎更迷恋电子流化的管理,失去了激发每个人的内心的潜能的热情。
        每个人擅长的沟通媒介似乎不一样,有些人擅长一对一的沟通,有些人擅长很多人一起时插科打诨,但一上讲台就说不出话来,有些人平时看似腼腆,但一到人多的讲台上演讲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谓大众沟通能力强,譬如奥巴马的大众沟通天赋将他带进了白宫。有些人擅长书面的邮件沟通,有些人则擅长用身体语言沟通,特别是用电眼电人,譬如梁朝伟的那双眼。我最不擅长的是插科打诨似的沟通,因为那么人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我的普通话肯定是无法能令大家听清楚的。我喜欢一对一的单独沟通或者一对多的大众沟通,人越多越兴奋。当然文字的表达也是喜欢的,但我一直深知文字表达的局限性所在。
        “我理解你!”我真的理解你吗?史怀特的这段话真的很人文,我很喜欢,再次拿出来奉献大家,可惜这是我看到的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本。“我们中没有哪个人能断言,他真正了解一个人,即使多年来他一直与这个人生活在一起。关于构成我们内心体验的那些东西,对于我们最信赖的人,我们也只能告知他们一些片断。至于整体,我们没有能力给予,即使他们能够把握。我们共同漫步于昏暗之中,在那里没有人能仔细辨认出他人的面貌。只是偶尔地通过我们与通行者的经历,或者通过我们之间的交谈,这一瞬间,他在我们之旁就像闪电照亮了一样。 那时我们看见他的样子。以后,我们也许又长时间地并兼在黑暗中行走,并徒劳地想象他人的特征。我们应该顺应这一事实,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结识并不是说相互知道一切,而是相互爱和信赖,这个人相信另一个人。一个人不应探究其他人的本质。分析别人,即使是为帮助精神错乱的人恢复正常,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耻辱,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耻辱,我们应该尊重他。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我们任何人都无权对别人说:由于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因此我有权了解你的思想。所有这一切的要求都是愚蠢和不幸的。应该做的只是唤起给予的给予。 尽你所能把你的部分精神本质给予你的同行者,并把他们回复你的东西作为珍宝接受下来。 ”
        人文的东西是需要的,但其实人们更迷恋于技巧。所以沟通方面的培训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这种培训会教会我们技巧,但不能教会我们一些本质的东西,譬如充分地认识到“人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海”,充分地尊重一个人,每一个人。
        关于沟通技巧,那些经典的故事当然总是那么地吸引人的,譬如在《影响力》的一开始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兰格跑到图书馆,请排队等候的人帮她一个小忙:“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呀?因为我有急事。” 这时候94%的人让她排到了前面。如果她说,“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呀?”这时候只有60%的人答应了她的请求。但她的第三种请求方式是“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呀?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 最后,还是有93%的人让她排到了前面。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词就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我看完了,我真心的给一个大大的赞。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