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BSC内的PNINC问题!
同一个BSC内的PNINC可以不同吗,怎么样设置,比如PNINC=2和3的情况下,谢谢!
另外方便一下可以讲解一下切换原理吗?不胜感激
学习来了
PN_INC:导频搜索步长增量
PN码是一个位数为2^15-1的伪随机码,协议上将每64位的偏移做为一个PN Offset,也即是我们系统内有512个PN Offset。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PN offset用上,因为只差64位偏移的PN offset的间隔太小了,极容易导致导频的错误解调。因此,我们设置一定的间隔的PN Offset才使用。系统内有相关参数(PN_INC)设置。PN_INC的设置是可以根据无线环境特性和基站的平均站距等因素推算出来的。目前采用PN_INC=3的最多,有部分地区使用PN_INC=4,上海由于基站平均站距很小,已经采用了PN_INC=2。PN Offset的值是PN_INC的倍数,若业务区的PN_INC取值为3,因此基站所用的PN码(PN Offset)都为3的倍数。
若取PN_INC=3,则可以分为三组:{3*N}、{(N+56)*3}、{(N+112)*3}。我们一般将{3*N}分配给第一扇区、{(N+56)*3}分配第二扇区、{(N+112)*3}分配第三扇区。这样我们共有56组这样的扇区,即:(3、6、...168)、(171、174...336)、(339、342...504),还剩下507和510。如果N=1,则基站第一扇区的PN=3,第二扇区的PN=171、第三扇区的PN=339。
若取PN_INC=4,则可以分为三组:{4*N}、{(N+42)*4}、{(N+84)*4}。我们一般将{4*N}分配给第一扇区、{(N+42)*4}分配第二扇区、{(N+84)*4}分配第三扇区。这样我们共有42组这样的扇区,即:(4、8、...168)、(172、176...336)、(340、344...504),还剩下508和512。如果N=1,则基站第一扇区的PN=4,第二扇区的PN=172、第三扇区的PN=340。
若取PN_INC=2,则可以分为三组:{2*N}、{(N+85)*2}、{(N+170)*2}。我们一般将{2*N}分配给第一扇区、{(N+85)*2}分配第二扇区、{(N+170)*2}分配第三扇区。这样我们共有85组这样的扇区,即:(2、4、...170)、(172、174...340)、(342、344...510),还剩下512。如果N=1,则基站第一扇区的PN=2,第二扇区的PN=172、第三扇区的PN=342。
以上是我算出来的,独此一家啊。
至于切换原理,这个题目太大,最好能说详细一点你想知道哪种切换(软、硬、接力)的哪方面,我再补充。
sorry,我是楼上的,还有个重要问题没有说清楚:
同一个BSC内的PNINC可以不同吗?
答案:可以!但是像你这样设置成PN_INC=2和3,一般不可取。因为存在个“邻PN干扰”的问题。
比如相邻小区的PN分别是PN99和PN100(为什么会出现这2个值?是因为PNINC=2和3啊),PN为99的站,经过64chips的时延(1公里为4.1chips,64chips大约为15公里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个站到了15公里以外),手机若收到此PN,则显示为100而不是99。 所谓邻PN干扰,就是假设MS在PN99和PN100附近,同时收到2路信号,但却认为是其中一个BTS的两路多径信号,因而造成PN混淆,相互干扰最终导致掉话。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同一个BSC下选则不同的PN呢?
请看下面的例子:
“密集区建议设置的PILOT_INC是理论值的一倍:一方面可以留出足够多的PN资源用于扩容,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网初期基站覆盖范围比较大导致小区之间由于传输延迟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对于郊区和农村,由于站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站点密度比较小,理论上不存在导频复用的问题,可以通过相邻站点不设置相邻PN来满足隔离要求。
实际设置的时候,可将城区和农村站点的PILOT_INC设置为同一个值,配置导频时,郊区&农村的PN不连续设置,如系统中将PILOT_INC设置为4,城区导频按PILOT_INC为4设置,郊区&农村导频按PILOT_INC为8设置,这样能够同时满足城区和郊区(农村)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8是4的倍数,因此,不会出现邻PN干扰。(只要注意相邻小区不要采用同PN从而造成“同PN干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