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区划分有什么原则?
看了几个资料
介绍不一样
请高手指点
简单点一句话:划分的时候尽量在话务少的地方并且进行一刀割
同意楼上的,所以会尽量在一些、江河、湖、山体、铁路线等地方划分
要根据具体的信道配置而言,位置区的划分既不能太大,由于寻呼是在整个位置区当中,因此太大的位置区会增加PCH信道的负荷和A-BIS的信令流量。也不能将位置区划分太小,太小会导致频繁的位置更新照样会导致信令信道和ABIS、A接口的拥塞。
为了确定移动台的位置,每个GSM PLMN的覆盖区都被划分成许多位置区。位置区的大小(即一个位置区码LAC所覆盖的范围大小)在系统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做网络规划时,对位置区的划分相当重要,在划分位置区过程中,应在保证不会产生寻呼负荷过高的前提下尽量使位置更新次数降低到最小。因为,作为网络运营商,如果系统出现频繁的位置更新只能导致浪费网络资源,而不会增加任何收入。 寻呼负荷确定了LA的最大范围,相应的,边缘小区的位置更新负荷决定了位置区的最小范围。其最重要的限定条件还是BTS的最大寻呼容量。
位置区的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 位置区的划分不能过大或过小。
如果LAC覆盖范围过小,则移动台发生位置更新的过程将增多,从而增加了系统中的信令流量;反之,位置区覆盖范围过大,则网络寻呼移动台的同一寻呼消息会在许多小区中发送,会导致PCH信道负荷过重,同时增加Abis接口上的信令流量。 位置区的计算跟不同厂家的寻呼策略相关,具体见下节“位置区的计算”。一般建议每个位置区内的TRX数目在300左右。在建网初期,话务量不高,一个LAC可容纳的TRX数可以大于这个数值;但是长期监测PCH负荷以及话务量增长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增加一个从BCCH信道也可以有效增加PCH容量,但是牺牲了一个话音信道。
(2) 尽量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LAC区域划分,达到在位置区边缘位置更新较少的目的。
城郊与市区不连续覆盖时,有可能会出现手机在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到达时作不了位置更新,超过保护时间后(一般在MSC中设定),系统认为IMSI 隐含分离,假如此时进入市区,市区与郊区的LAC一致,有些手机不会立即做正常的位置更新,就会出现有信号却不在服务区的现象。所以在位置区的分配上,一般郊区(县)使用单独的位置区,即和城区的位置区不一样,此时的位置区分布类似于一个同心圆(内圆城区也可能由于容量因素设置几个位置区,圆内可以采取分片方式或另一个内外圆环方式或混合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这样LAC划分不仅可以减少用户不在服务区现象,并且接通率和呼通率也能有较大改善。如下图:
图1-1 LAC划分示意图
另外,在高话务的大城市,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位置区,可以利用市区中山体、河流等地形因素来作为位置区的边界,减少两个位置区下不同小区的交叠深度。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位置区的划分尽量不要以街道为界,边界不要放在话务量很高的地方(比如商场)。一般要求位置区边界不与街道平行或垂直,而是斜交。在市区和城郊交界区域,一般将位置区的边界放在外围一线的基站处,而不是放在话务密集的城郊结合部,避免结合部用户频繁位置更新。
在双频网中,对位置区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双频网建设中关于位置区划分的部分经验如下:
(1) 如果M1800与M900各自独立用一个MSC,它们的位置区肯定不同,需要通过设置参数,使移动台尽量驻留在吸收话务的M1800小区,减少双频段间的切换和重选,同时在设计信令信道,充分考虑位置更新给系统带来的负荷。
(2) 如果M1800与M900共用一个MSC,在建网初期,只要系统容量允许,建议使用相同的位置区;如果由于寻呼容量的限制,必须划分为两个以上的位置区,这时候就有两种设计思路,按地理位置划分和按频段划分,具体见下图。
图1-2 按频段划分位置区
图1-3 按地理位置划分位置区
按频段划分位置区,考虑到双频段间切换、重选导致位置更新较频繁,需要设置参数,使移动台尽量驻留在吸收话务的M1800小区,尽量减少双频段间的切换和重选,同时在设计信令信道,充分考虑位置更新给系统带来的负荷。按地理位置设置位置区可以解决双频切换、重选带来的位置更新频繁问题,但是需要修改原来M900网络的局数据,同时,在位置区边界,同时存在同频段和双频段的切换和重选带来的位置更新,信令流量比较大,需要仔细设计位置区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