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网络架构需以用户数据为中心
具体应用无关,实现了业务逻辑与用户数据的分离组网架构。
分布式HLR系统由前端(FE,Front End)设备和用户数据库(UDR,User Data Repository)设备组成,其功能实体通过特定拓扑、接口构成分布式HLR网络结构,具体分布式HLR系统结构如图2。
分布式HLR将传统HLR中用户数据库模块和信令接入及处理模块物理分离,因此分布式除支持传统HLR的基于MAP协议相关接口外新增加了Rz、Rs、Cx 、Dx、Sh、Dh接口。
分布式HLR的组网方案
首先,在分布式HLR BE内部组网方案中(图3),为达到用户数据库满足电信级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BE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架构,BE具备N+K负荷分担容灾能力,BE间内部组网可按照主备或负荷分担方式组网。如一对BE之间可建立相互备份关系并通过Rs接口进行用户数据实时更新同步,其中任意一个BE设备故障对用户业务无影响。BE间可分多物理地点设置以实现物理地理上容灾。
其次,在分布式HLR FE与NO.7信令网组网方案中(图4),FE主要提供TDM、IP等对外信令接口以及应用处理功能,FE不再存储用户数据,因此FE可以服务于任何用户。多个FE可以组成一个"池","池"内FE间可以以负荷分担或主备用N+K实时容灾备份方式工作。当池内某个(或某些)FE发生故障时,"池"仍然正常工作,不影响业务。
最后,在分布式HLR与BOSS、网管组网方案中(图5),FE采用基于TCP/IP的以太网接口与网管网连接,提供对设备维护管理及话务统计采集。业务支撑网BOSS系统采用基于TCP/IP的以太网接口以主备或负荷分担方式接入多点BE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
分布式HLR具备五大优势
分布式HLR采用业务逻辑与数据分离的架构,业务FE与数据BE分层,迎合未来网络的演进,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网络。分布式HLR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有五个。
一是分布式网络结构,简化网络结构,系统具备平滑演进能力。分布式HLR将传统HLR中用户数据管理功能与信令接入及处理功能完全分离,FE与BE分离设置,FE可根据需求接入2G、3G、TD、IMS等多种核心网络,网络结构简单清晰,适应未来3G、IMS等新业务和网络的融合。
二是接口开放,支持网络IP化。FE与BE间采用标准的开放接口,接口遵循ITU-TX.500以及LDAP标准,其接口与数据结构无关,满足接口的开放、业务无关的要求,实现了应用和数据的解耦。可以对第三方的网元、业务平台开放,提供异厂家兼容的能力。BE中的用户数据库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多种其他应用服务。分布式HLR的FE、BE间内部组网采用IP网络作为承载,FE支持基于IP承载的MAP、Diameter协议,符合今后核心网络全IP化趋势。
三是大容量,高可靠性,具备实时容灾能力。用户数据库BE内部用户数据可以分布在多个数据节点中,每节点分担符合工作,数据节点可平滑扩展,BE物理上一般采用性价比较高的IT平台作为硬件载体,如可通过在线增加刀片服务器增加数据存储能力,具备安全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
FE可根据业务接入需求灵活增加FE数目,理论上分布式HLR的容量无极限,现各厂家分布式HLR最大容量均超过千万用户数量级。分布式HLR具有高可靠性,多个FE可以以N+K主备或负荷分担方式对进行业务接入,多个BE间可实时进行数据同步相互备份用户数据,FE与BE间可异地部署,实现了实时的地理容灾。
四是数据融合,统一管理,便于数据深度分析挖掘。分布式HLR中BE作为网络中唯一用户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多种用户数据,能够根据用户标识在统一数据模型中关联CS、PS、IMS、PSTN和业务平台用户数据的能力, 提供了HLR和HSS用户数据融合的功能,实现了多网用户数据的融合和管理,为全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提供可便利的深入挖掘用户数据价值,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五是系统扩展灵活,便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展和部署。FE与BE的标准的开放接口,实现了业务和数据分离,用户数据与业务完全松耦合,便于快速的网络扩容和业务部署,缩短新业务引入周期,保障业务快速可持续增长。多网用户数据的融合,灵活的数据模型扩展功能为新业务的数据扩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户数据统一管理有利于快速实现增值业务的开发和部署。
传统HLR向分布式HLR演进策略
尽管分布式HLR有着众多优点,在业界已有众多运营商进行商业应用,但目前各厂商设备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推动分布式HLR的技术标准化;从投资保护角度,现有传统HLR网元众多,用户量庞大,现阶段仍可以满足现网2G网络组网条件下用户的数据管理和应用,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采用分布式HLR替换现有传统集中式HLR。
综合以上两点,移动网HLR向分布式演进的总
- 用AMBE-1000实现的语音分组技术(01-10)
- 网络技术基础之关于Voip的基础知识总结(01-15)
-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及其与IPv6的关系(01-01)
- 未来5年行业专网NGN 应用高速增长(01-01)
- 基于软交换的NGN发展策略(01-07)
- 高速分组数据接入网测试(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