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Android组件的使用
时间:01-07
来源:51.cto
点击:
Broadcast Receiver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需要等,等待系统抑或其他应用发出一道指令,为自己的应用擦亮明灯指明方向。而这种等待,在很多的平台上,都会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比如,在Symbian中,你要等待一个来电消息,显示归属地之类的,必须让自己的应用忍辱负重偷偷摸摸的开机启动,消隐图标隐藏任务项,潜伏在后台,监控着相关事件,等待转瞬即逝的出手机会。这是一件很发指的事情,不但白白耗费了系统资源,还留了个流氓软件的骂名,这真是卖力不讨好的正面典型。
在Android中,充分考虑了广泛的这类需求,于是就有了Broadcast Receiver这样的一个组件。每个Broadcast Receiver都可以接收一种或若干种Intent作为触发事件(有不知道Intent的么,后面会知道了...),当发生这样事件的时候,系统会负责唤醒或传递消息到该Broadcast Receiver,任其处置。在此之前和这以后,Broadcast Receiver是否在运行都变得不重要了,及其绿色环保。
这个实现机制,显然是基于一种注册方式的,Broadcast Receiver将其特征描述并注册在系统中,根据注册时机,可以分为两类,被我冠名为冷热插拔。所谓冷插拔,就是Broadcast Receiver的相关信息写在配置文件中(求配置文件详情?稍安,后续奉上...),系统会负责在相关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通知到该Broadcast Receiver,这种模式适合于这样的场景。某事件方式 -> 通知Broadcast -> 启动相关处理应用。比如,监听来电、邮件、短信之类的,都隶属于这种模式。而热插拔,顾名思义,插拔这样的事情,都是由应用自己来处理的,通常是在OnResume事件中通过registerReceiver进行注册,在OnPause等事件中反注册,通过这种方式使其能够在运行期间保持对相关事件的关注。比如,一款优秀的词典软件(比如,有道词典...),可能会有在运行期间关注网络状况变化的需求,使其可以在有廉价网络的时候优先使用网络查询词汇,在其他情况下,首先通过本地词库来查词,从而兼顾腰包和体验,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注,真实在有道词典中有这样的能力,但不是通过Broadcast Receiver实现的,仅以为例...)。而这样的监听,只需要在其工作状态下保持就好,不运行的时候,管你是天大的网路变化,与我何干。其模式可以归结为:启动应用 -> 监听事件 -> 发生时进行处理。
除了接受消息的一方有多种模式,发送者也有很重要的选择权。通常,发送这有两类,一个就是系统本身,我们称之为系统Broadcast消息,在reference/android/content/Intent.html的Standard Broadcast Actions,可以求到相关消息的详情。除了系统,自定义的应用可以放出Broadcast消息,通过的接口可以是Context.sendBroadcast,抑或是Context.sendOrderedBroadcast。前者发出的称为Normal broadcast,所有关注该消息的Receiver,都有机会获得并进行处理;后者放出的称作Ordered broadcasts,顾名思义,接受者需要按资排辈,排在后面的只能吃前面吃剩下的,前面的心情不好私吞了,后面的只能喝西北风了。
当Broadcast Receiver接收到相关的消息,它们通常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然后转化称为一条Notification,一次振铃,一次震动,抑或是启动一个Activity进行进一步的交互和处理。所以,虽然Broadcast整个逻辑不复杂,却是足够有用和好用,它统一了Android的事件广播模型,让很多平台都相形见绌了。更多Broadcast Receiver相关内容,参见:/reference/android/content/BroadcastReceiver.html。
Content Provider
Content Provider,听着就和数据相关,没错,这就是Android提供的第三方应用数据的访问方案。在Android中,对数据的保护是很严密的,除了放在SD卡中的数据,一个应用所持有的数据库、文件、等等内容,都是不允许其他直接访问的,但有时候,沟通是必要的,不仅对第三方很重要,对应用自己也很重要。
比如,一个联系人管理的应用。如果不允许第三方的应用对其联系人数据库进行增删该查,整个应用就失去了可扩展力,必将被其他应用抛弃,然后另立门户,自个玩自个的去了。
Andorid当然不会真的把每个应用都做成一座孤岛,它为所有应用都准备了一扇窗,这就是Content Provider。应用想对外提供的数据,可以通过派生ContentProvider类,封装成一枚Content Provider,每个Content Provider都用一个uri作为独立的标识,形如:content://com.xxxxx。所有东西看着像REST的样子,但实际上,它比REST更为灵活。和REST类似,uri也可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id的,另一种是列表的,但实现者不需要按照这个模式来做,给你id的uri你也可以返回列表类型的数据,只要调用者明白,就无妨,不用苛求所谓的REST。
另外,Content Provider不和REST一样只有uri可用,还可以接受Projection,Selection,OrderBy等参数,这样,就可以像数据库那样进行投影,选择和排序。查询到的结果,以Cursor(参见:reference/android/database/Cursor.html )的形式进行返回,调用者可以移动Cursor来访问各列的数据。
Content Provider屏蔽了内部数据的存储细节,向外提供了上述统一的接口模型,这样的抽象层次,大大简化了上层应用的书写,也对数据的整合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Content Provider内部,常用数据库来实现,Android提供了强大的Sqlite支持,但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封装文件或其他混合的数据。
在Android中,ContentResolver是用来发起Content Provider的定位和访问的。不过它仅提供了同步访问的Content Provider的接口。但通常,Content Provider需要访问的可能是数据库等大数据源,效率上不足够快,会导致调用线程的拥塞。因此Android提供了一个AsyncQueryHandler(参见:reference/android/content/AsyncQueryHandler.html),帮助进行异步访问Content Provider。
在各大组件中,Service和Content Provider都是那种需要持续访问的。Service如果是一个耗时的场景,往往会提供异步访问的接口,而Content Provider不论效率如何,都提供的是约定的同步访问接口。我想这遵循的就是场景导向设计的原则,因为Content Provider仅是提供数据访问的,它不能确信具体的使用场景如何,会怎样使用它的数据;而相比之下,Service包含的逻辑更复杂更完整,可以抉择大部分时候使用某接口的场景,从而确定最贴切的接口是同步还是异步,简化了上层调用的逻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需要等,等待系统抑或其他应用发出一道指令,为自己的应用擦亮明灯指明方向。而这种等待,在很多的平台上,都会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比如,在Symbian中,你要等待一个来电消息,显示归属地之类的,必须让自己的应用忍辱负重偷偷摸摸的开机启动,消隐图标隐藏任务项,潜伏在后台,监控着相关事件,等待转瞬即逝的出手机会。这是一件很发指的事情,不但白白耗费了系统资源,还留了个流氓软件的骂名,这真是卖力不讨好的正面典型。
在Android中,充分考虑了广泛的这类需求,于是就有了Broadcast Receiver这样的一个组件。每个Broadcast Receiver都可以接收一种或若干种Intent作为触发事件(有不知道Intent的么,后面会知道了...),当发生这样事件的时候,系统会负责唤醒或传递消息到该Broadcast Receiver,任其处置。在此之前和这以后,Broadcast Receiver是否在运行都变得不重要了,及其绿色环保。
这个实现机制,显然是基于一种注册方式的,Broadcast Receiver将其特征描述并注册在系统中,根据注册时机,可以分为两类,被我冠名为冷热插拔。所谓冷插拔,就是Broadcast Receiver的相关信息写在配置文件中(求配置文件详情?稍安,后续奉上...),系统会负责在相关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通知到该Broadcast Receiver,这种模式适合于这样的场景。某事件方式 -> 通知Broadcast -> 启动相关处理应用。比如,监听来电、邮件、短信之类的,都隶属于这种模式。而热插拔,顾名思义,插拔这样的事情,都是由应用自己来处理的,通常是在OnResume事件中通过registerReceiver进行注册,在OnPause等事件中反注册,通过这种方式使其能够在运行期间保持对相关事件的关注。比如,一款优秀的词典软件(比如,有道词典...),可能会有在运行期间关注网络状况变化的需求,使其可以在有廉价网络的时候优先使用网络查询词汇,在其他情况下,首先通过本地词库来查词,从而兼顾腰包和体验,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注,真实在有道词典中有这样的能力,但不是通过Broadcast Receiver实现的,仅以为例...)。而这样的监听,只需要在其工作状态下保持就好,不运行的时候,管你是天大的网路变化,与我何干。其模式可以归结为:启动应用 -> 监听事件 -> 发生时进行处理。
除了接受消息的一方有多种模式,发送者也有很重要的选择权。通常,发送这有两类,一个就是系统本身,我们称之为系统Broadcast消息,在reference/android/content/Intent.html的Standard Broadcast Actions,可以求到相关消息的详情。除了系统,自定义的应用可以放出Broadcast消息,通过的接口可以是Context.sendBroadcast,抑或是Context.sendOrderedBroadcast。前者发出的称为Normal broadcast,所有关注该消息的Receiver,都有机会获得并进行处理;后者放出的称作Ordered broadcasts,顾名思义,接受者需要按资排辈,排在后面的只能吃前面吃剩下的,前面的心情不好私吞了,后面的只能喝西北风了。
当Broadcast Receiver接收到相关的消息,它们通常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然后转化称为一条Notification,一次振铃,一次震动,抑或是启动一个Activity进行进一步的交互和处理。所以,虽然Broadcast整个逻辑不复杂,却是足够有用和好用,它统一了Android的事件广播模型,让很多平台都相形见绌了。更多Broadcast Receiver相关内容,参见:/reference/android/content/BroadcastReceiver.html。
Content Provider
Content Provider,听着就和数据相关,没错,这就是Android提供的第三方应用数据的访问方案。在Android中,对数据的保护是很严密的,除了放在SD卡中的数据,一个应用所持有的数据库、文件、等等内容,都是不允许其他直接访问的,但有时候,沟通是必要的,不仅对第三方很重要,对应用自己也很重要。
比如,一个联系人管理的应用。如果不允许第三方的应用对其联系人数据库进行增删该查,整个应用就失去了可扩展力,必将被其他应用抛弃,然后另立门户,自个玩自个的去了。
Andorid当然不会真的把每个应用都做成一座孤岛,它为所有应用都准备了一扇窗,这就是Content Provider。应用想对外提供的数据,可以通过派生ContentProvider类,封装成一枚Content Provider,每个Content Provider都用一个uri作为独立的标识,形如:content://com.xxxxx。所有东西看着像REST的样子,但实际上,它比REST更为灵活。和REST类似,uri也可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id的,另一种是列表的,但实现者不需要按照这个模式来做,给你id的uri你也可以返回列表类型的数据,只要调用者明白,就无妨,不用苛求所谓的REST。
另外,Content Provider不和REST一样只有uri可用,还可以接受Projection,Selection,OrderBy等参数,这样,就可以像数据库那样进行投影,选择和排序。查询到的结果,以Cursor(参见:reference/android/database/Cursor.html )的形式进行返回,调用者可以移动Cursor来访问各列的数据。
Content Provider屏蔽了内部数据的存储细节,向外提供了上述统一的接口模型,这样的抽象层次,大大简化了上层应用的书写,也对数据的整合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Content Provider内部,常用数据库来实现,Android提供了强大的Sqlite支持,但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封装文件或其他混合的数据。
在Android中,ContentResolver是用来发起Content Provider的定位和访问的。不过它仅提供了同步访问的Content Provider的接口。但通常,Content Provider需要访问的可能是数据库等大数据源,效率上不足够快,会导致调用线程的拥塞。因此Android提供了一个AsyncQueryHandler(参见:reference/android/content/AsyncQueryHandler.html),帮助进行异步访问Content Provider。
在各大组件中,Service和Content Provider都是那种需要持续访问的。Service如果是一个耗时的场景,往往会提供异步访问的接口,而Content Provider不论效率如何,都提供的是约定的同步访问接口。我想这遵循的就是场景导向设计的原则,因为Content Provider仅是提供数据访问的,它不能确信具体的使用场景如何,会怎样使用它的数据;而相比之下,Service包含的逻辑更复杂更完整,可以抉择大部分时候使用某接口的场景,从而确定最贴切的接口是同步还是异步,简化了上层调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