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走进TD-SCDMA终端

走进TD-SCDMA终端

时间:01-23 来源:it168 点击:
1. 前言
  
  TD-SCDMA是我国提出并被国际电信标准化组织采纳的国际标准,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发展扭转了我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被动局面,是我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从TD-SCDMA技术提出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联盟成员企业的推动下,TD-SCDMA已形成了从系统到终端、芯片以及测试系统的完整产业链。2004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通信展上,TD-SCDMA联盟主要参与厂商都展出了各自的成果,同时在11月8日,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公布了国内3G第二阶段测试的结果,TD-SCDMA获得了"产业链成型"的高度评价,但是终端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还稍落后于系统,在外场测试中,虽然提供了两款终端,但还未实现专用芯片。下面,让我们从TD终端的产业现状、解决方案的现状、未来的展望几个角度,一起走近TD-SCDMA的终端吧!
  
  2. TD-SCDMA终端的产业发展现状
  
  TD-SCDMA终端的产业链包括核心套片厂家、协议栈厂家、终端厂家及DESIGN HOUSE、终端测试仪器厂家。
  
  在TD-SCDMA产业链的核心套片厂商中,国内主要有凯明、天諅、展讯和重邮信科,国外厂商主要由意法(ST)和ADI。凯明的背后有国际手机芯片厂家TI和手机厂家LG、诺基亚及普天系在支持;天諅主要有飞利浦、三星、大唐,以及新加盟的摩托罗拉在支持;而展讯则主要由风险投资支撑,如著名的华平投资。国际芯片厂家主要由ADI与ST独立开发,但其它重要厂家(飞利浦、摩托罗拉、TI)如前所述,采取合资的方式进行投入TD-SCDMA的芯片产业。在2004年10月前,展讯、天諅、凯明都宣布推出了TD-SCDMA LCR核心样片并完成了物理层测试;2004年12月25日,天諅已利用自研LCR核心芯片完成了网络级电路域所有业务和128k数据域演示业务;凯明、展讯也都打通了语音电话。2004年11月15日,ADI在香港国际通讯展上也宣布了Monaco LCR样片研发成功,并且和大唐移动联合推出TD-SCDMA单模、低端手机设计方案。
  
  TD-SCDMA终端协议栈软件目前大唐移动、凯明、重邮信科能提供,国外的RTX公司专注于Layer1软件的研发,使用了ADI公司的Monaco平台。大唐电信的MeCoTm协议栈软件的硬件平台最广,已成功应用于大唐移动自研的NBT、Sparrow等测试终端,同时在天諅硬件平台也已完成网络级通话和数据域浏览,且在ADI和展讯核心套片平台上也移植成功。凯明公司的协议栈软件是采用自研的协议栈,主要应用在凯明提供的Mercury和Venus套片平台,也打通了12.2k的AMR语音电话。重邮信科协议栈是从TSM协议栈移植过来的,现在主要应用在重邮信科自研的LCR套片上,从2004年11月开始和展讯合作,又移植到了展讯的SC8800套片平台上。
  
  从各家LCR核心套片和协议栈研发进度看,在2005年6月基本能提供比较稳定的终端解决方案。
  
  投入TD-SCDMA终端的国内厂家主要包括手机行业的领先者有中兴、波导、厦新、海信、联想、华立、首信,国际厂家有三星、摩托罗拉、LG、诺基亚。国内的各大DESIGN HOUSE也都组成了专业的团队,跟踪研究TD终端的进展与设计工作。
  
  测试仪器厂家主要是国际传统手机测试仪器厂家(如安立、罗德斯瓦茨等)与大唐合作进行TD测试仪器的开发,将在2005年的年初推出试用版,在2005年的年中推出正式版,能够满足TD-SCDMA终端量产的需要。
  
  纵观TD-SCDMA终端的产业链,从芯片厂商、协议栈厂商到终端整机厂商、测试仪表厂商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整个产业链中,既有国内实力型的企业,也有国际大厂商。
  
  3. 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的现状
  
  目前TD-SCDMA终端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凯明的解决方案、T3G的解决方案、展讯的解决方案、大唐与ADI的联合解决方案。从各厂家透露的信息来看,2005年6月基本都能提供比较稳定的终端解决方案。
  
  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主要由芯片组、协议栈、应用平台、应用等部分构成。TD-SCDMA的芯片组射频部分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已经有MAX2392接收芯片,MAX2507发射芯片,飞利浦、ADI和凯明射频芯片供选择。TD-SCDMA的基带技术至关重要,在终端侧小区搜索、RAKE接收等关键技术算法都在这里完成,目前凯明、T3G、展讯、ADI基带技术都经过了验证。
  
  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协议栈与业务的应用部分,目前和WCDMA一样,都能支持3GPP规定的所有电路型业务,包括电信业务(语音、短消息、传真、语音组和广播业务)、承载业务(3.1K音频、同步/异步电路数据、语音/数据混合业务),以及附加在电路型业务上的补充业务等。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在业务提供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组数据业务的提供上。TD-SCDMA终端可以提供WCDMA终端提供的所有分组数据业务,如32kb/s、64kb/s、128 kb/s、384 kb/s的数据业务以及并发业务等,都能有效的支持。它的TDD特性可以使TD-SCDMA比单纯的FDD技术更为有效地处理非对称业务,这种业务在日常使用中经常用到,如因特网下载业务、流媒体视频点播业务等。
  
  有了底层的承载支撑,对于上层的应用来讲,是TD还是WCDMA没什么差别,如JAVA、WAP等应用平台都可以运行在TD与WCDMA之上。
  
  4. TD-SCDMA终端未来发展
  
  (1)TD终端支持的业务发展
  
  TD终端未来将与WCDMA终端一样,支持各种新型业务(如定位业务、流媒体业务、PTT业务、可视电话业务、手机电视、HSDPA)及业务平台(如WAP、JAVA等)。尤其对于定位业务与非对称业务有独到之处。
  
  TD-SCDMA技术在基于位置的服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2G增值业务的发展可以预测, 3G运营商若想获取最大收入必须依靠增值业务,而基于位置的服务将是其中最有前景的增值业务之一。由于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先进技术,系统在不增加任何附加设备的情况下,就能通过智能天线测角,用同步CDMA测距,来提供用户精确的方位和距离等位置信息。因而TD-SCDMA系统可为运营商降低运营此类业务的成本,同时,TD-SCDMA终端应用此业务也无需额外的成本。
  
  对于流媒体业务(如视频点播、手机电视)、因特网下载业务,此类业务的特点是下行速率要求高,上行速率低,能充分利用TDD的不对称传输特性,从而运营此类非对称业务将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体现出TDD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
  
  (2)TD-SCDMA终端的单模、双模、多模发展
  
  TD-SCDMA可以与GSM、GPRS、PHS双模,也可以与WCDMA、CDMA2000双模。单/双模、多模发展要看市场的需求、应用模式、运营商的经营策略了。与GSM、GPRS、PHS双模可以很好的引导2G、2.5G的用户平滑过渡到3G,也可以解决建网初期覆盖问题;与WCDMA、CDMA2000双模、多模可以很好的解决漫游问题。目前凯明与T3G都有与GSM、GPRS双模的方案与计划,ADI更有多模(GSM、GPRS、TD、WCDMA)的规划。
  
  (3)TD-SCDMA终端的发展也将覆盖低、中、高档手机以及数据卡
  
  终端的低端竞争主要比成本。终端的成本包括元器件成本、研发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与是否是TD-SCDMA没什么关系,各种终端都差不多;元器件成本中,外围器件如屏、电池、壳等TD-SCDMA与其他的也没什么差异,差异只在芯片组与协议栈,这两部分基本是在国内研发,知识产权成本TD与WCDMA、CDMA2000差异则比较大。TD-SCDMA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的核心专利主要由大唐移动掌握,根据TD联盟的章程,联盟内部的专利费用互免,对外的专利,由联盟统一谈判,进行交叉授权,这将节省大量的知识产权成本。而WCDMA和CDMA2000都免不了向国外无线厂商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因此,TD终端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其在3G手机系列中价格优势将比较明显。
  
  中、高档手机的竞争将会体现在丰富的3G业务应用上。随着HSDPA技术的成熟与稳定,移动终端的高速下载业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数据卡的应用正适合TD-SCDMA的非对称传输特性,可应用于因特网高速下载和流媒体业务等。
  
  5. 小结
  
  综上所述,TD-SCDMA终端的产业链在信息产业部的推动及TD-SCDMA联盟各个厂家的努力下,已经走向成熟,和系统厂商一起推动TD产业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在核心技术、终端芯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了突破,为TD-SCDMA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成功商用奠定了基础。下一步,TD-SCDMA产业联盟将积极协调系统、终端及芯片厂商,加速产业化进程,2005年1月开始的TD-SCDMA终端厂家与TD-SCDMA系统的IOT测试将进一步推动TD产业系统与终端厂家的合作,推动TD-SCDMA的技术商用化。同时,密切与国际组织合作,加强与国际运营商的交流,推动TD-SCDMA真正走向世界,为TD-SCDMA以及我国企业拓展更大市场空间迈出重要一步。TD-SCDMA技术一定会同其它两种3G制式一起支撑起3G通讯大业,为丰富多彩的3G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