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辗转新兴市场 难掩终端缺乏瓶颈
尽管与WiMAX|0">WiMAX最初开始部署相比,由于在Sprint、Clearwire等运营商以及摩托罗拉、思科、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商的推动下,2008年得到了高速发展。在最新的Infonetics研究公司发布的WiMAX设备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固定和移动WiMAX设备和手机/小型移动PC设备的销售额在2008年达2.75亿美元,而全球移动WiMAX的用户数较07年增幅约120%,达到390万。
不可否认,对于WiMAX产业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更需要面对一些严峻的挑战。
经济危机下进军新兴市场 服务亦不完善
在2月份的时候,笔者曾经写过"经济危机下 WiMAX运营商举步维艰"的文章,文章就WiMAX在经济危机下,其在发达国家将会出现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如网络部署尚缺规模、服务不到位、面临3G/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的竞争等等,如今,运营商与设备厂商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成本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兴市场的发展。
不久前,无线传输解决方案供应商Harris Stratex公司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elsima公司,将WiMAX技术扩展到新兴的市场。奥维通联手非洲布基纳法索邮电部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MPTIC),为该国首次提供802.16e标准的WiMAX网络等等。
事实上,WiMAX在新兴市场已经得到稳步发展,2007年,全球60%以上的WiMAX用户都位于新兴市场国家,到2012年,新兴市场用户将占整个用户数的57%。
WiMAX在新兴市场得到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3G发展比较薄弱,而WiMAX作为3G标准之一,避免了类似中国WiMAX与TD|0">TD频谱相争的现象。
另外,由于WiMAX技术在网络部署上,其成本优于DSL|0">DSL与光纤,在贫穷与经济落后的国家更具成本竞争优势,使这些国家有机会实现高速、价格合理的连接服务。
两方面原因使WiMAX技术在新兴市场得到高速发展。但也不难发现,在新兴市场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网络连接服务,而这种服务,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并不完善。
终端缺乏成WiMAX发展最大瓶颈
服务的不完善,再一次暴露出WiMAX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瓶颈----设备缺乏,这也是所有新技术在发展阶段都曾经或者将来都要面临的问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设备并不是指USB调制解调器、PC卡、用户调制解调器与最近面市的一些WiMAX笔记本设备,更多的是指手持终端设备,即使在3G、Wi-Fi等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持终端依旧是推动其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在WiMAX手持终端市场,虽然之前有三星、诺基亚、宏达电等终端厂商推出了相关产品,但是却只有宏达电去年11月份发布了的一款集成WiMAX/GSM的双模手机得到了俄罗斯运营商Scartel与Yota的支持。
据了解,在Scartel的网络上,该产品能够在GSM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同时还可以通过切换到WiMAX网络进行VoIP通信。而在Yota的WiMAX网络上,用户可以下载文件与观看视频,同时通过其3.8英寸的手机屏幕观看多大九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除此以外,即使目前发展最大的Cleawire也很难吸引到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在1月份举办的全球消费电子展上与上月的MWC上都没有出现WiMAX手持终端设备。同时手机巨头诺基亚由于没有销售,放弃了N810网络浏览器WiMAX版的生产。
诺基亚并非真正放弃WiMAX,而是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运营商网络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服务无法跟随,加之销售不佳,暂时性离开。当网络部署进一步完善,市场对WiMAX需求开始迫切,诺基亚将凭借其在手机制造上的优势地位,全力出击也并非不可能。
Clearwire公司最近表示,今年年底将有至少100款移动WiMAX设备的产品面市,包括笔记本电脑, netbooks ,手持设备和USB调制解调器提供给其WiMAX客户。而Sprint公司也暗示将在2010年推出三模WiMAX智能手机,预计手机将运行在CDMA/WiMAX/Wi-Fi网络上,目前该手机外形仍然处于最后定稿阶段。
结束语
WiMAX在技术上与其他无线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多重次原因使其在过去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虽然运营商加强了网络的部署,但目前产业链并不完善,导致服务无法得以推行,加之受经济影响,WiMAX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使WiMAX产业陷入困境。而在当前情况下,需要尽快完成产业链,其中最关键就是推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 让ADSL上网更高效 谈谈如何选好“猫”(01-08)
- 用ADSL Modem设置家庭网共享(01-08)
- ADSL Modem路由功能全接触(01-08)
- ADSL变慢原因查找和排除八项总结(01-10)
- ADSL故障全接触(01-10)
- ADSL和小区宽带FTTX+LAN接入方式比较(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