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级以太网标准的进展
IEEE 802.1ah "Amendment 6:Provider Backbone Bridges"定义了所谓的PBB技术,目前还处于草案阶段。PBB又被称为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采用MinM封装,基于运营商MAC地址而不是用户MAC地址转发流量。PBB技术主要定义了双层MAC地址的帧结构,在转发行为上并没有改变,仍然采用了传统的MAC交换,这体现在它的名字仍然是桥接上。不过交换的MAC地址是运营商定义的MAC地址,而不是用户的MAC地址,因而这个MAC交换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看成是MAC标签交换。最新PBB标准草案目前采用两种可选的帧结构:PBB帧和Dry Martini郑
IETF RFC3985"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PWE3)Architecture" RFC4488"Encapsulation Methods for Transport of Ethernet over MPLS Networks"、RFC4761"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VPLS)Using BGP for Auto-Discovery and Signaling"、RFC4762"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VPLS)Us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Signaling"以及其他一些RFC标准和草案共同定义了MPLS以太网标准。MPLS以太网通常是以三层的IP网络的二层VPN实现,其中包括点到点的以太VPN,也包括多点的VPLS。
ITU-T G.8110.1"Architecture of Transport MPLS(T-MPLS)Layer Network"定义了T-MPLS的复用交换技术。T-MPLS在IETF MPLS工作组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去掉了复杂的MPLS信令如LDP、RSVP等,主要利用MPLS封装,实现可扩展的、具备流量工程能力的以太网技术。
T-MPLS借鉴了PBT的思路,即通过管理平面静态配置标签交换路径,只不过标签是MPLS标签,而不是PBT中的外层MAC标签和VLAN标签等。T-MPLS和PBT一样,都具备完备的流量工程能力和可控性,都将是未来电信级以太网的主流技术。对于T-MPLS和PBT,有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T-MPLS是MPLS--,而PBT是Ethernet++,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并且两种技术都有计划将来在控制平面支持GMPLS。
4、保护相关标准
ITU-T G.8031/Y.1342"Ethernet Protection Switching"是ITU-T对基于VLAN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保护切换标准。在保护切换机制中,对工作资源都分配相应的保护资源,如路径和带宽等。相对于IEEE定义的生成树保护技术,G.8031定义的保护技术简单快速,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实现网络资源切换,更易于运营商有效地规划网络及明了网络的活动状态,实现电信级的运营。G.8031定义了1+1和1:1两种保护方式,在1+1方式中每一个保护资源都对应着一个工作资源,在保护域内,1+1方式采用双发单收的保护机制;1:1方式采用保护资源与工作资源彼此切换的机制。目前Q9/15还在研究以太环网保护机制。
IEEE 802.17"Resilient Packet Ring(RPR)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定义了RPR环网保护技术。RPR采用互逆双环组网结构,定义了以下两种保护机制。
●源路由方式,直接在业务的源点进行倒换,通过改变发送环向将数据流传送到目的节点,避免了带宽的浪费,但是由于需要重新收敛,恢复时间较长。
●环回方式,靠近故障的两端节点将数据流"环回"到另一个环上(如内环数据流到外环),通过长路径允许数据流维持与目的节点之间的连接。优点是故障切换的恢复时间非常短,只可能丢失极少量的报文,不会造成业务中断的情况;缺点是链路带宽利用效率不高。
IETF RFC3916定义了EAPS保护技术。EAPS严格来说并不是IETF推荐的标准,而只是一个备忘录,但由于其简单灵活的实现方式,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以太环网技术标准。EAPS保护技术已经被众多设备制造商实现,可以归纳为以下技术的叠加:环形拓扑+标准的基于IEEE 802.1D/1Q的MAC交换+改进的生成树算法+以太故障检测OAM+简单环网控制协议。
5、OAM相关标准
与电信级以太网OAM功能相关的技术标准有以下这些:IEEE802.1ag和ITU-T Y.1731定义了全网性端到端以太网OAM相关标准,提供丰富的OAM功能;ITU-T Y.1711定义了全网性端到端MPLS OAM,也提供丰富的OAM功能;IEEE 802.3ah定义了点到点单链路的OAM;IEEE 802.17定义了RPR技术自包含的OAM及其他OAM标准。
IEEE 802.1ag和ITU-T Y.1731对基于VLAN的以太网定义了一套协议和协议实体,用于检测、验证、和定位故障。协议包括5个方面的功能:拓扑发现,自动发现拓扑及其变化,可用于故障检测;连接性检查,检查链路及链路路径的连通性,可用于故障检测;环回检测,用于本地和远端节点的生存性和连通性检测;链路跟踪,类似IP网络的traceroute,用于跟踪和记录一条路径所经过的所有链路;性能管理,可用于监测以太网的相关性能指标,如时延、丢包、抖
- 以太网接入技术简介(01-09)
-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01-24)
- 基于PC104总线的嵌入式以太网卡设计(01-31)
- 下一代SDH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分析(中)(01-05)
-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简介(01-08)
- 电信接入网设备的安全和过压防护测试(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