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P城域数据网建设的思考
ATM、FE、GE及低速率的数据音频接口,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它具有成本低、良好的扩展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和保护功能。
在接入层的建设中,华为公司提供了Merto1000等,中兴公司提供的设备有ZXMP-S320,烽火公司提供的设备有Metro FONST 2500/622/155。
4.2 对已建好的城域网进行改造
1)骨干层
目前城域网主要业务是IP业务,上行及下行的速率是不对称的,带宽需求不同,采用裸纤直连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在改造城域网时,这一部分应保持原有网络结构基本不变,当业务量增大时,可考虑采用粗波分(CWDM)技术来扩展业务。
2)汇聚层
汇聚层目前采用的也是裸纤直连,达到百兆速率,接口大部分均为2个GE口上连,光纤上形成保护,对汇聚层的改造也应基本保持原有网络不变。
3)接入层
接入层是城域网改造的重点考虑对象,对城市及农村的接入层应有不同的考虑。在城市,尤其是对大客户业务来说,数据业务更为重要,可考虑采用弹性分组环(RPR),RPR的特点是:a)可实现以太网的统计复用,实现更加精细化的带宽管理。b)可实现50ms内的保护,并且对高优先级业务特别保护,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适应城域数据网和传送网合并的场合。c)在农村,数据业务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而每个点的业务量并不大,因此资源是农村建设的首要考虑目标。
目前,设备供应商提供的MSTP产品能做到在原有的SDH设备基础上插入带有数据业务的接口板,提供相关的数据业务。MSTP兼备IP网络的灵活性和SDH网络的安全性,可充分利用SDH网络资源,只需扩展部分功能即可提供各种专线业务。
在城域网建设中,MSTP技术可完成以下功能:a)使数据网能提供更高等级的以太网业务,满足高级别大客户专线的需求。b)使数据网能提供端到端的全业务覆盖。c)使数据网能提供末梢远距离组网和安全保证。
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案是中国电信公司目前城域网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5、对城域网网络运营与管理初探
为了保证城域网高效、可靠、经济和安全运行,网管系统应与网络同步建设,以提高网络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运营管理支撑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管理服务,并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将成为增加运营商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5.1 从运营角度看城域光网络的管理
传统的光网络主要适合TDM业务的传送,在传送带宽可变的分组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而新一代城域光网络设备不但能完成传统TDM业务的传递,而且能接入ATM、IP业务,实现二层的桥接和交换功能,完成数据业务的接入和传送,是实现综合光网络业务运营的技术保障。新一代城域光网络设备组建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光网络包括业务提供和业务管理两个层面。如在城域,业务提供的网络结构可分为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新一代城域光网络设备除完成传统的语音、视频、数据交换设备的业务传送外,作为运营网,还可提供各类带宽出租业务,满足本地运营商和集团用户的带宽需求。
城域光网络提供的可运营数据业务包括:a)专线业务,其基本特点是业务完全透明传送,带宽和安全性可以完全保证。b)共享业务,其基本特点是带宽利用率高。c)波长业务,其基本特点是传送业务容量大、种类多、协议透明。
为实现城域光网络业务的运营,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光网络业务运营流程一般包括业务申请、业务受理、业务提供、业务优化、计费和业务管理等几部分。城域网的网管系统应能
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自动配置。在网管系统的支持下,光网络还应具有拓扑自动发现、路由自动发现和网状网保护等功能,一方面使带宽提供、业务配置更加灵活,网络保护路由更加丰富,带宽利用率更高,另一方面不同厂商光网络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也将得到改善。网管系统除实现传统DWDM和SDH网络的性能、告警、配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外,还应实现端到端的链路性能测试和监控、网络资源优化、计费数据提供、客户网络管理、光虚拟专用网络等功能。所有这些充分保证了城域光网络运营的可管理性。
5.2 城域光网络管理的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需要网管提供分层、分级管理能力,需要管理包含多种级别、多种类型的业务,需要提供统一、跨多个物理子网的端到端业务管理,需要实现多厂家设备管理,同时要求网管支持标准接口,即网管系统具有开放性。目前的设备供应商已能提供相应完善的网管系统,如华为公司的城域网管设备(optix imanager T2000子网级网管系统、optix imanager T2100网络级管理系统)及中兴公司的城域网管设备(ZXONM E300/E500)等,它们具有强大的子网管理功能,能
- 宽带城域网中用户接入技术的比较(01-02)
- OFDM在无线城域网的应用(01-03)
- 城域网与接入网发展新趋向(上)(01-05)
- 城域网与接入网发展新趋向(下)(01-05)
- 大客户接入网标准化问题探讨(01-06)
- 运营商宽带IP城域网接入层优化分析(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