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通信基础学习之数据通信基础(3)

通信基础学习之数据通信基础(3)

时间:02-08 来源:中国通信网 点击: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
2.1通信协议的概念与层次结构
从通信的硬件设备来看,有了终端、信道和交换设备就能接通两个用户了,但是要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换,或者说通信网要正常运转那是不够的。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越高,人的参与越少,就更显得如此。为了保证通信要正常进行,必须事先作一些规定,而且通信双方要正确执行这些规定。例如,电话网中有规定的信令方式,数据通信中要有传输控制规程等。我们把这种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称为协议或规程。
协议的要素包括语法、语义和定时。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数据格式、数据码型、信号电平等;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讲什么",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什么动作和返回什么应答等;定时关系则规定事件执行的顺序,即确定链路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化,如规定正确的应答关系等。
可见协议能协调网的运转,使之达到互通、互控和互换的目的。那么如何来制定协议呢?由于协议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制定协议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分层法。分层法最核心的思路是上一层的功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功能基础上,并且在每一层内均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层次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信息,以允许软件设计人员给每层编写实现该层协议的有关程序,即通信软件。许多计算机制造商都开发了自己的通信网络系统,例如IBM公司从6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了它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并于1974年宣布了SNA及其产品;数字设备公司(DEC)也发展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DNA)。各种通信体系结构的发展增强了系统成员之间的通信能力,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不同厂家之间的通信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全世界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负责制定国际标准的ISO吸取了IBM的SNA和其它计算机厂商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简称OSI-RM),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和建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可以互相连接。
2.2OSI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
2.2.1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如图2-1所示。它采用分层结构化技术,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7层。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上一层利用下一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
在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数据并不是从一端的第N层直接送到另一端的,第N层的数据在垂直的层次中自上而下地逐层传递直至物理层,在物理层的两个端点进行物理通信,我们把这种通信称为实通信。而对等层由于通信并不是直接进行,因而称为虚拟通信。

应该指出,OSI-RM只是提供了一个抽象的体系结构,从而根据它研究各项标准,并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系统。开放系统的外部特性必须符合OSI参考模型,而各个系统的内部功能是不受限制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