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现阶段在CDMA直放站工程设计技术及应用

现阶段在CDMA直放站工程设计技术及应用

时间:03-14 来源:通信世界报 点击:

现阶段,直放站已经成为CDMA网络中解决特定区域覆盖的有效手段。但是引入直放站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网络造成一定影响。如何能够使直放站既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对全网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所有直放站厂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CDMA直放站建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直放站类型有:无线同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和移频直放站。这里结合工程实际,简要介绍一下现阶段在CDMA直放站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点问题。

直放站设计中考虑的问题

在CDMA直放站的工程设计中,任何类型的直放站都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上行底噪

任何直放站接入基站均会对原有的CDMA网络产生干扰问题,即对施主基站引入一定的噪声,引起基站的灵敏度降低。

众所周知,在CDMA制式下,我们希望接入到基站接收机入口的噪声功率应小于-113dBm。这就要求在进行链路预算和直放站调测过程中,通过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来减小其对基站的影响。调测时应调整上行增益并计算此噪声经有效路径损耗到达基站接收机的噪声功率是否控制在-113dBm以内,只要控制好上行噪声,直放站就不会对基站形成干扰。

2.搜索窗参数的调整

加入直放站后,使施主基站的覆盖区发生了变化,基站原先设置的搜索窗口范围可能太小,为了使系统正常工作,需要修改相应参数。一般调整的主要参数为:Search A、N、R以及反向接入信道的搜索窗口。

在CDMA系统中使用直放站会产生定时时延和信号延时扩散,如果时延较大,将使CDMA系统导频码的相位发生变化,产生掉话等问题。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施主基站的接入信道搜索窗口宽度,反向业务信道搜索窗口宽度,激活导引信道及搜索窗口宽度。同时应在相邻小区的邻区列表中增加该施主小区,并适当调整相邻导引信道及搜索窗口宽度。

3.输出功率

安装直放站的目的是解决已知存在的需覆盖区域,直放站只要解决该范围的覆盖即可。直放站调测时,输出功率设置不宜过大,否则会带来新的导频污染及其它问题。所以,在能够达到覆盖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减小天线的发射功率。如果直放站应用在室内覆盖系统,要求室内信号尽量控制,避免信号泄露对室外信号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三种主要应用的直放站工程设计进行分析。

无线同频直放站

无线同频直放站以其建站容易、开通快捷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运营商的青睐,不管是在室外覆盖,还是室内分布系统,都被广泛应用,在整个直放站应用中占据很大比重。

在进行无线同频直放站的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信号源的选择

为了保证良好的通话质量,施主基站的合理选用非常重要。直放站拾取施主信号时,要求施主信号要单一、稳定(施主信号强度一般要求大于直放站最小入口电平5dB左右)。这是决定无线同频直放站能否达到良好开通效果的先决条件。

在选用施主信号时,应当避免在施主天线方向有多个信号强度相当的导频信号,以免造成覆盖区域的乒乓效应。如果有多个基站信号可以作为施主信号,就必需从话务量、基站上的CE数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选取施主信号,应采用测试手机结合频谱仪共同测试信号强度的方法。目前大多数厂家在电测时,只使用测试手机进行测试。我们认为,手机因机型而异,显示的电平值不如频谱仪准确,尤其是在弱信号时更为明显。采用手机确定施主信号的PN,然后使用频谱仪确定施主信号的强度是比较好的选择。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可以准确地测量拟选用的施主信号强度,从而把好信源这一关。

2.收发天线的隔离度

收发天线隔离度是指直放站输入端口信号对输出端口信号的衰减度,是决定无线同频直放站能否稳定工作的关键。若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隔离度不够,会引起直放站的自激,造成直放站无法正常工作,如果在设计时考虑不周,任何补救措施都是很有限的。

直放站隔离度的大小,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增益、前后比、旁瓣抑制比、安装情况及周围环境均有关。在设计时,要保证收发天线的隔离度比系统开通后的实际增益大15dB左右。在实际工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发信源和接收机进行模拟仿真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光纤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由于采用光纤来实现信号的收发与传输,克服了如地形影响以及传输不稳定的诸多因素,尤其是解决信号源杂乱的问题,可以方便地实现基站信号跳跃式的大范围覆盖。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信源如何引入

光纤直放站从基站拾取信号时,应避免在交叠区和施主基站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PN值。如果直放站拾取了与相邻扇区相同的PN值,那么在其和基站覆盖交叠区,掉话率会很高。

2.基站搜索窗口的调整

由于光纤施工的特殊性,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