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从AT89C51了解单片机

从AT89C51了解单片机

时间:02-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它与MCS-51系列的许多机种都具有兼容性,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了便于读者对“单片机速通教程”以后的系列实例文章的理解,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T89C51的硬件结构和CPU的工作原理。
一、 硬件结构
1?内部结构
 
  AT89C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与MCS-51系列中的MCS-8051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由图1可知,AT89C51单片机主要由CPU、片内RAM、片内ROM及4个标准输入输出I/O口等组成。片内4KB ROM为程序存储器,这里面主要存放指挥CPU进行操作的指令代码。4KB ROM共有4096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共8位二进制数字。程序存储器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确定的地址,4K空间地址范围为0000H至0FFFH。128B RAM为128个字节的可读写数据存储器,主要放置需频繁处理的数据。其地址空间为00H至7FH,其中00H至07H这8个单元是一组工作寄存器,由于对它们的操作另有专用指令,所以将这几个单元又分别记作R0、R1、R2、R3、R4、R5、R6、R7。4个标准输入输出I/O口P0、P1、P2、P3与CPU内部的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如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等是统一编址的。这些存储器离散地分布在80H至FFH地址空间内。其中P0、P1、P2、P3的地址分别是80H、90H、A0H和B0H。有了确定的地址,才能准确无误地对它们进行操作。比如我们要向P0口送一个数,只要用一个送数指令,将数“写”到80H这个存储单元就完成了。也就是说把要送的数存到P0口锁存器之中,再通过驱动器,就可将数据各位代表的高低电位输出到P0.0至P0.7的这8条口线引脚上了。
2?引脚功能
  单片机具备了CPU、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口等硬件资源之后,还需要供电电源、时钟触发和复位等控制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输入都是通过引脚与单片机连接的。图2是单片机AT89C51的引脚排布图。由图2可知,AT89C51是标准的40线双列直插式封装(也有其它封装形式)的集成电路,其引脚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这40条引脚大致可分为电源(Vcc、Vss、VPP、VPD)、时钟(XTAL1、XTAL2)、专用控制线(ALE、RST、PROG、PSEN、EA)、通用多功能输入输出标准I/O口(P0~P3)等4大部分。该单片机有6条引脚是保证基本工作所必须连接的:40脚Vcc和20脚Vss 为整个芯片提供电源;18脚、19脚是时钟振荡引脚,它们的内部连接一个高增益放大器,外部接一晶振选频产生振荡脉冲,并可配接一些电容、电感使振荡更精确。此振荡脉冲,为整个CPU及其定时等有效操作系统提供时钟。另外两条引脚是EA和RST。31脚EA是程序存储器片内片外选择脚,如果EA接低电位,CPU不从片内ROM中取指;EA接高电位,CPU先从片内程序存储器取指。第9脚RST的主要功能是使单片机复位。当单片机接通以上5脚后,只要在第9脚上加一个宽度不小于24个振荡周期,也就是2个机器周期的正脉冲,它就能使系统复位。系统复位就是意味着CPU里各种寄存器等功能部分有一种标准的、固定的状态,这样有利于系统设计。比如系统复位后,能使P0口至P3口的数据为FFH,也就是各口线皆呈高电位,不然就会出现每通一次电,系统就呈现一种不同的状态,给负载电路的设计带来困难。系统复位后,还能使程序地址寄存器PC的值为0000H,这就保证系统从程序存储空间的0000H单元取指,使程序有个起始,保证系统能有条不紊地运行。因此,程序存储器从第一单元开始一般放一条无条件跳转指令,指出主程序的入口,引导系统进入主程序运行。


3?I/O口的介绍
  在图2中,还有P0~P3引脚。这些引脚可以将单片机输出的高低电位信号传送给片外的负载,也可将片外其它设备输出的高低电位号输入至单片机,因此,在单片机中,这些引脚就叫做输入输出端口,简称I/O口。一个标准的I/O口一般由8条I/O口线组成。标准I/O口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一个8位锁存器,能存储一个字节的二进制数据,以保持与之相连接的8条口线各自电位的高低状态。在图2中,AT89051的第1脚至第8脚相对应的8条口线P1.0至P1.7组成的标准口记作P1口,第10脚至第17脚相对应的口线P3.0至P3.7组成的P3口,第21脚至28脚相对应的8条口线P2.0至P2.7组成了P2口,第32脚至39脚相对应的8条口线P0.0至P0.7组成了P0口。有了这些标准输入输出口,使用起来就很方便了。这样,我们可编制一段程序,向这些标准口中存入一定的数据(这些数据也可叫控制字),各口线引脚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高低电位。比如我们向P0、P1、P2、P3口中送入数据#00H,则每个口的各口线电位状态就会为“0000 0000”,也就是各条口线皆呈低电位。我们再向P0口送入数据#03H。P0.0至P0.7各条口线所呈电位为“0000 0011”,也就是只有P0.0和P0.1两条口线所对应的引脚呈高电位。另外,还应知道,P0口的P0.0~P0.7的位地址是80H至87H,P1口的P1.0至P1.7的位地址是90H至97H,P2.0至P2.7和P3.0至P3.7的位地址分别是A0H至A7H和B0H至B7H。
4?口结构
  AT89C51单片机或其它与之兼容的单片机,作为初学者还必须掌握它的I/O口结构和电流负载能力。比如AT89C2051口线负载能力达25mA,AT89C51可达15mA等等。下面以P1.0口线为例,谈一下I/O口结构,图3为P1.0口线的内部驱动器电原理图。由图可知,驱动器的输入端是和锁存器的Q相连接的,驱动器的输出部分由4只场效应管组成,N型管VT4为下拉管,P型的VT1、VT2、VT3为上拉管。依次为强上拉、弱上拉和中上拉。当我们向P1.0位写“1”时,Q呈低电位,于是,VT4截止,VT1、VT2、VT3导通。其中VT1导通过程稍复杂一些,图3中VT1的栅极与Q之间接有一个延时器件F1,此延时器件的导通态维持时间是2个振荡周期。也就是说,当Q为低电位时,延时器F1导通,VT1也迅速导通,经过两个振荡周期以后,延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于是VT1截止。所以,VT1只是在CPU向P1.0写“1”后很短的时间内导通,以较强的电流拉动能力将P1.0引脚的电位拉起。经过2个振荡周期以后,VT1截止,只有VT2和VT3导通。如果此时P1.0引脚的负载不是严重超载,P1.0引脚的电位会高于2.1V,此电位高于非门F3的门限电压,F3的输出端为低电位,与之相接的VT3的栅极亦为低电位,VT3导通,提供中度的上拉电流,使P1.0输出的电流达到额定值;如果P1.0引脚严重超载,比如被SB1对地短路,P1.0引脚的输出电位将很低,几乎为零,此电位低于非门F3的门限电压,F3的输出端为高电位,VT3截止,只有VT2提供微安级的弱上拉电流。而当SB1释放后VT3又重新导通,P1.0引脚的电位和上拉负载能力均恢复。单片机标准口的这种结构,既安全,又可靠。由上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口线不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不怕对地短路,但绝不能直接与Vcc相接。因为当口线处于低电位时,VT4导通,如果此时口线直接与Vcc相连接,VT4就可能被烧坏。许多开发者曾用此方法将某些口线烧坏来实现加密。当然这样是以牺牲单片机的口资源为代价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