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本效益的可靠的USB3.0系统设计
USB是当今最成功的PC接口,安装数量超过60亿,在PC和接口设备上的普及率接近100%。虽然高速USB的480Mbps数据传输速度可满足许多消费者现有的需求,但是与日俱增需求(如高清视频和更快速的数码影音文件的下载)推动了SuperSpeed USB(3.0)的发展。
一般接口的新一代规格,其数据传输速度通常要增加两倍,而USB3.0的带宽却增加了十倍。此外,USB3.0规格不再使用简单的主从式、封包广播式的数据传输架构,而是使用更加复杂的双向封包交换架构。
USB3.0系统设计师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解决5Gbps信号传输速度所带来的问题,设计师必须解决包括系统对信号衰减和抖动增加的敏感度等问题。此外,USB3.0对USB2.0接口的向下兼容性让问题更复杂,因为USB2.0原本是为较低传输速率而设计。
产品设计师碰到最大的问题也许是达到消费者延续对上一代USB产品的低价期待。USB3.0使用了双倍数据率技术,将传输速率增加到最高5Gbps,因而需要高速信号完整性的解决方案。在最长可到3米的线缆、多个接口和PCB板上的长途线路上传送高速信号,产品设计师必须谨慎处理信号衰减和抖动问题。
图1:显示了发送器端的开眼图和接收器端的闭合眼图。
信号裕度预算
与低速信号相比,高速度信号的质量损失更加多,由PCB线路、连接器和线缆所造成的信号损耗累计起来将快速损害信号质量。根据信号裕度的要求,USB3.0容许的通道损耗(由发送器眼图到接收器的眼图)在2.5GHz下为6~9dB。此外,SuperSpeed一般有-3.5dB的去加重,这样全部的信号损耗预算为9.5~12.5dB。
为满足兼容性要求,USB3.0信号必须可以通过3米长的线缆,并保持信号眼图开口有足够的宽度。但这只是部分的路径,因为在兼容性测试中测量的是接收器经过均衡化处理过后的信号。举例来说,在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架构中,USB控制芯片到连接器的距离大约是10英寸,因此信号实际上可能另外经过大约半米的路径和数个连接器。
在一般的笔记本电脑至外围设备的应用中,信号会经过长于12英寸的PCB线路(10英寸线路在笔记本电脑中,2英寸在接口设备中),这将导致3.552dB的线路损耗(12英寸x0.296dB/英寸,使用9/10/9 FR4走线,2.5GHz信号速度,不包括任何PCB导通孔)。加上每一个连接器产生的-1dB损耗,通过两个连接器产生的损耗一共是2dB,因此留给线缆的信号损耗预算只剩下5.948~8.948dB。有遮蔽差分信号对线缆、2.50GHz速度的信号衰减大约是在34AWG的4.4dB/m到26AWG的1.9dB/m范围内。表1列出了根据这些数字计算出的能符合USB3.0规范的SDP线缆的最大长度。表1中第三列到最后一列显示,如果不使用信号调节产品,即便高质量的28AWG线缆,也无法达到USB3.0规范要求的3米长度。
表1:满足USB3.0规范的最大线缆长度
产品制造商可以选择使用高质量的26AWG SDP线缆来通过认证测试,但是这种线缆非常贵,如果随产品出货,线缆的成本会大幅增加产品的成本。此外,即使随产品出货这种线缆,也无法保证使用者不会混用到其它低质量的线缆。虽然在产品上可以强调必须使用适当的线缆,但USB产品的使用者已经习惯了在连接产品时不需担心线缆的质量。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当由于使用低质量的线缆连接产品而造成产品效能低的时候,使用者会直觉地认为是产品的问题而不是线缆的问题。这可能会造成较高的产品退货率,并且大幅减少采用USB3.0规格产品的早期利润。另一个影响新科技采用率的重要因素是使用的困难度,如果使用者感觉USB3.0技术很难使用,将严重影响市场的成长。
图2:与图1相同,但在每个连接器端都有转接驱动器。缩短(drop)“信号通道”。
显示了发送器端的开眼图和接收器端的闭合眼图。
使用信号调节技术恢复信号质量
当信号质量由于抖动(抖动)和衰减而下降时,可以采用信号调节器件恢复信号质量。信号调节器件也被称做转接驱动器(redriver),因为信号在被传送之前重新被驱动(redriven)。转接驱动器可以放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可以恢复、调节、再发送接收到的信号。
如果放在接收器之前,转接驱动器可以有效打开信号眼图的开口,从而将信号质量恢复到可以接收的范围内。转接驱动器可以调节信号、使用信号均衡的功能减少信号衰减和抖动,因此可以在更长的距离和通过多个连接器的情况下提供干净的信号传送通道。信号可以恢复原有的强度再次传送,就像是将信号通道拆成数个段落,并且在每个段落恢复信号的质量。转接驱动器也允许产品设计师依照特定的应用类型调整最佳的信号均衡效果,因此可以确保设备可以通过最严格的USB3.0认证要求。
信号调节功能可以增加信号裕度,让产品设计工
- USB 3.1 Tx 测试总结(06-04)
- USB3.0主控端系统设计应用(12-21)
- USB 3.0和USB 2.0的九大区别(12-16)
- 雷电2、USB3.0及eSATA接口解析你该用谁?(12-16)
- 适用于USB3.0接口的新电路保护方案(12-14)
- 关于USB 3.1、USB Type(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