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PID控制方案解析
③当e(k)·Δe(k)0、Δe(k)·Δe(k-1)>0或者e(k)=0时,说明误差在朝减小的方向变化,或者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可考虑采取保持控制器的输出不变,输出为
Δu(k)=0 (6)
④当e(k)·Δe(k)0、Δe(k)·Δe(k-1)0时,误差处于极值状态,系统出现振荡现象。如果此时误差的绝对值较大,即|e(k)|≥M2,则采用较强的控制作用。
Δu(k)=K2KPe(k) (K21) (7)
反之则考虑实施较弱的控制作用。
Δu(k)=K3KPe(k) (K31)(8)
⑤当|e(k)|ε,ε为一任意小的正数,可取为0.001。此时误差很小,考虑加入积分环节,减少稳态误差。控制算法为普通比例加积分控制
Δu(k)=KP[e(k)-e(k-1)] +KIe(k) (9)
⑥当e(k)=0时,说明系统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可考虑维持当前控制量不变。调试发现当误差达到控制精度要求后可维持当前控制量不变,从而避免小范围的波动使被控对象更快稳定下来。
综上所述,系统调节器控制规律实际相当于变结构PID控制器,根据误差及误差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控制规律,以便使系统迅速达到给定流量值。
硬件部分
1 PWM控制原理
PWM控制功率输出级为开关型结构,功耗小。在功率驱动放大电路中需要将PWM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比例电磁铁的电流控制信号。因此,可采用大功率场效应晶体管IRF540,它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电流驱动比例阀的比例电磁铁等效线圈,通过调整单片机的PWM波就可以实现电磁阀输入电压占空比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流量的调节。
PWM控制系统是非线性、非连续控制系统。其控制原理:先给被控参数设定一个期望值,接着该参数与测得的实际值经比较环节得出误差信号,误差信号再与一个三角波信号经比较器进行比较,当误差信号大于三角波信号时,就输出脉冲,反之不输出,因此,比较器输出一系列等振幅不等宽的矩形波,其脉冲宽度与误差信号成线性关系。根据该原理,采用PWM控制器输出的脉冲去触发开关,开关再去触发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按脉冲宽度的时间动作,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参数的目的。
式中,M为PWM波的幅值;T为PWM的脉冲周期;Tk为PWM波的采样时间,k=0,1,2,3,…;b为比例系数。
2 比例电磁阀
比例电磁阀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得到了应用,最初是用于液压控制系统,随着单片机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其逐渐应用到各种气体的流量控制中。比例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如下:线圈通电后,轭铁和衔铁内部产生磁通并产生电磁吸力,将衔铁吸向轭铁,同时衔铁上的弹簧受到压缩,当衔铁上的电磁力和弹簧力平衡时,衔铁停止位移。比例型电磁铁的衔铁运动时,气隙保持恒定,即衔铁在有效行程范围内,吸力保持恒定,而电磁铁的吸力在有效行程范围内和线圈的电流大小成正比。目前,过程控制用比例电磁阀均为单级阀,和普通单级电磁阀区别不大,如图4所示。控制信号进入控制器放大后,在比例电磁铁线圈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转换成一定的电流信号,驱动衔铁(即阀芯)开启,阀芯上的电磁力和弹簧力平衡后,阀门的开度不变;输入信号变化,阀门的开度也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控制所需参数的目的。
软件部分
1 PWM波的产生
设计采用单片机atmega32产生PWM信号。atmega32的定时/计数器的PWM模式可以分成快速PWM和频率(相位)调整PWM两大类。本设计采用快速PWM模式,快速PWM可以得到比较高频率的PWM输出,响应比较快,因此具有很高的实时性。此时计数器仅工作在单程正向计数方式,计数器的上限值决定PWM的频率,而比较匹配寄存器的值决定了占空比的大小。快速PWM模式的控制寄存器设置如下:
//输出端口初始化
PORTD=0x44;
DDRD=0x20;
//T/C1初始化
TCCR1A=0xC3;/*比较匹配时OC1A输出高电平,在top值时清零ICP下降沿捕捉,
时钟1/8分频(暂定),即工作在反相pwm模式*/
TCCR1B=0x0A;//10位快速pwm模式
TCNT1H=0x00;//start at 0
TCNT1L=0x00;
2 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
3 PID子程序流程
将系统误差e(k)和误差变化率Δe(k)变化范围定义为e(k),e(k)={NB,NM,NS,O,PS,PM,PB},各元素分别代表流量差值及流量差值变化率。根据不同的e(k),Δe(k)的量化取值和控制器数学模型,选择相应的控制器计算公式进行PID运算,从而完成流量的智能控制。
Matlab下的仿真
Matlab是控制系统的一种分析和仿真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准确地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为了验证数字PID算法的可靠性,采用Matlab6.5下的simulink组件对增量数字PID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运用PID对PWM方波进行调解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稳定性,从而证
- SN2005学习系统 数字语音室解决方案(05-19)
- 以可编程DSP架构应对TD-SCDMA以及TD-LTE带来的设计挑战 (02-14)
- ARM-μCLinux嵌入式系统启动引导的实现(07-26)
- 多核处理器架构及调试方案(03-28)
- 基于DSP的电源解决方案(06-13)
- 间歇性Bug最佳解决方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