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USB-ISP下载线制作
现在的笔记本包括台式机都渐渐地舍弃了并口、串口;很多网友也跟我说,台式没有并口了,下载线没法用了,让我帮他想想办法。看来做个USB-ISP下载线是势在必行了。
在网上搜了下,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FT245串口芯片加ATMEGA8的方案,另一种是只用ATMEGA8进行USB串口协议的软件模拟和ISP下载全部完成。据说第一种稳定,但成本高,电路复杂,不便自制。我们还是本着低成本,简单易做的原则进行。就用单个M8来做。
好!废话少说,干活。在网上搜了一下找了个BUG少,易于自制的图。
在制做前首先要搞清楚几点,第一,这个USB下载线本身就是一AVR单片机,在制做完成后首先也得通过其它并或串口ISP下载线给它下载程序,这样它才能工作。第二先得大概了解一下这个AVR单机机M8的基本资料。这样才能对电路有个了解,从而便于调试。因此,你原先用的并口ISP下载线在这里还得起着关键的作用,可别扔掉啊!我图示一下这个过程先:
接下来按上述图的要求准备元件。
元件准备好后,先得检测下质量,电阻的阻值、发光管的极性、电容是否有短路。要测试下两个稳压管的稳压值是否正确。最最重要的是先把USB接口用延长线接到PC上,然后用万用表测一下正极在哪,做个标记,这样就能搞清楚了D+、D-的位置,也不会接反电源了。免得焊好后发现错了极性反复焊,焊盘很容易脱落,也避免接反烧了元件。(我开始用的是USB公头接口,后来发现在板子上吃不上劲,稍一用力很可能会松脱。所以换成母口了)
电路图我整理了一下,因为有的元件不需要,有的为了方便检查,避免漏连了线。
焊接过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是PCB板,是洞洞板的,在事先大概做个布局(布局原则就是减短引长度,跳线尽量少。好像我做的跳线并不少哦!)然后就按照上面的电路图焊接,完成后如下图,感觉是不是还不错?
再来张反面吧,有点惨不忍睹吧!
在调试前也还得先弄清几个问题:
第一、电源题:原先的并口下载线是靠S51板上来供电的,也就是说当你焊好你的USB-ISP板后给它装固件时,USB-ISP板得向原并口下载线供电,而固件装好后USB-ISP板就是靠PC的USB口向我们的USB-IS板供电了,而你以后的51实验板就不能向这个USB-ISP板供电了,否则PC和51实验板都向USB-ISP供电,那么电压不同就有可能烧坏PC口或元件的。因此J2跳线就是为了区别装固件和正常下载而使用的。装固件时另附电源加在USB-ISP上,J2短接,可以过J2口向原来的并口下载线供电。当正常使用时,USB-ISP板上的附加电源撤掉,由PC的USB口供电,将J2断开,隔离开USB-ISP板和51板电源。
J1是降速跳线,短接时慢速,在装固件时要求在慢速下。J3是M8复位跳线,装固件时要求M8在复位状态。正常使用时就断开这三个跳线了。
第二、ISP接口问题:得弄清下载接口的对应接线,MOSI、MISO、RST、SCK要一一对应不能弄错。也就是说你原先并口下载线的并口各功能线接到十针的ISP接口和USB-ISP下载线的接口要对得上。例如我的51板是自己做的,上面的十针下载接口是我自己随意接的没有按照什么标准。因此我做并口下载线时,就将并口下载线上的各功能线与51板上的一一对应,这样就能调试通。现在做USB-ISP下载线还是一样,得按照我自己的十针接口方式,只要各功能线准确无误地对上就好。
J1是降速跳线,短接时慢速,在装固件时要求在慢速下。J3是M8复位跳线,装固件时要求M8在复位状态。正常使用时就断开这三个跳线了。
不同的PC端下载软件对并口脚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否则是不可能正常下载的。有的软件有配置文件,可以跟据你的要求设置并口的某个脚为什么功能。如ISPLAY 1.5。这些软件可在http://www.51hei.com 单片机论坛取得(按标题搜索"下载线"),它的配置文件如图:
你可以通过修改这些MOSI、MISO、SCK、RST、OE、LE等功能输出的并口脚号以适应你的下载线。
我的原先并口下载线用的是官方的一张图:
它的配套PC端下载软件ISP-30A是不能自己设定并口引脚号的。界面如下图。
好!下面开始调试,检查USB-ISP下载板没有连错线或短路现象。将USB-ISP下载板的三个跳线短接,接上外加电源,测量电流为6mA,应该没问题。将原先的并口下载线的并口端接至PC,将十脚ISP接口端与USB下载板对接,测量并口板上的电压已正常。如下图:(我这是示意图,因为在房子里插上PC光线不好,照得不清楚)
此时USB下载板上的发光管是不会亮的,因为它里面没有程序还无法运行。开始进行下载。在PC上运行ISPLAY1.5如图:
事先我将配置文件Pin_config.ini内的各功能线已修
- FPGA的DSP性能揭秘(06-16)
- 基于单片机通用引脚的软件UART设计(10-16)
- 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中的具体应用 (10-30)
- 基于AT89C51+DSP的双CPU伺服运动控制器的研究(05-26)
- 关于RTX51 TINY的分析与探讨(05-30)
- 基于MC9S12DGl28单片机的智能寻迹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