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基于双DSP硬件架构的固态开关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双DSP硬件架构的固态开关控制系统设计

时间:02-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摘要:为解决电网供电电压跌落及短时断电的问题,实现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设计了基于双DSP和FPGA的固态转换开关(SSTS)控制系统。介绍了SSTS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论证了强制切换(MBB)控制策略及单相电压跌落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根据改进后的SSTS系统控制算法,通过对功能的层次化解析,建立了双DSP+FPGA控制系统架构,并简单介绍了各系统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380 V SSTS装置部分运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系统架构及控制策略是正确可行的。
关键词:固态转换开关;电压跌落检测;切换控制

1 引言
SSTS是一种解决电压短时跌落的电力电子设备。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采用可控电力电子器件取代机械开关,可实现高速投切,且设备寿命长,赋予了SSTS全新的意义。在此以晶闸管型固态开关装置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电磁暂态仿真平台PSCAD/EMTDC建立了10 kV/1 MW中压SSTS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现有电压跌落检测算法以及切换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仿真基础上,对SSTS控制系统功能进行了梳理和层次化解析,提出基于双DSP+FPGA的硬件控制架构。
该控制平台可实现多达24路的模拟信号同步实时采样。通过将系统测试、控制功能在多处理器中分工合作,有效提高了系统运算速度,减少了软件开发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该控制平台在各种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测控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SSTS原理与系统仿真
SSTS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主、备用侧电源分别通过晶闸管连接到负载。在正常工作时,负载接入主侧电源工作运行,当系统监测到主侧电源有电压跌落、过流或过温故障时,系统自动将负载切换到备用侧电源。SSTS控制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电压跌落检测算法和切换控制策略。为研究这些问题,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中建立了10 kV/1 MW中压SSTS的系统模型并根据系统故障种类和负载种类的不同,进行了全面仿真。负载种类包括:容性负载、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和变压器型负载。电压跌落故障包括: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单相跌落30%和三相跌落30%等。
2.1 系统切换控制策略仿真
SSTS切换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流过零切换(BBM)和MBB两种,其切换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仿真发现,当系统负载为功率因数较低的阻感负载或变压器时,若SSTS之前发生短路故障,系统电流过零非常缓慢,大大影响系统切换速度。由仿真结果可知,当系统负载功率因数为0.3,呈现感性时,系统电流过零耗时60 ms。当系统负载端连有10 kV/400 V变压器时,由于变压器励磁电感作用,电流过零耗时超过了4 s。为保证系统在20 ms内完成电源切换,必须采用MBB控制策略。

仿真还发现,若短路故障发生在负载侧,此时将故障负载投切到备用电源,会给备用电源侧线路带来电流冲击,造成备用电源线路及其设备损坏。因此应对故障位置加以判断。当主侧发生电压跌落且伴有较大故障电流时,说明故障位置在SSTS后,此时不宜切入备用侧电源,可按照继电保护重合闸的方案进行处理。
2.2 电压跌落检测算法仿真
常见的电压跌落检测算法包括电压峰值检测法、傅里叶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d-q变换法等,其中改进d-q变换法和单相电压跌落检测算法在工程中最为常用,其原理如图3所示。对以上两种电压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电压跌落检测阈值取为90%,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改进d-q坐标变换算法监测速度较快,但无法检测出单相小幅跌落故障。单相电压跌落检测算法速度较慢,但检测全面,且算法实现较为简单。

3 SSTS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SSTS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状态,当系统发生欠压、过流、过温等故障时,触发“切换过程”。此处将分别对测量需求和控制需求进行分析。
3.1 测量需求分析及传感器配置方案
由系统仿真可知,切换过程需实时考察切换时刻系统电流是否过零及电流方向。晶闸管电流过零判断要求系统能精确监测几百毫安的晶闸管维持电流。而过流监测则要求系统能检测几百至上千安的故障电流。由于测量动态范围极大,普通电流传感器无法达到要求。这里采用两级电流传感器来实现全范围的电流精确测量。第1级量程范围大,用于监测系统过流故障;第2级主要用于监测电流是否过零及零点附近的电流方向。
为避免容性负载接入对系统造成电流冲击,切换过程还应考察待投入电源支路晶闸管两端电压,以保证容性负载的零电压投切。综上所述,对于三相中高压SSTS系统,需要对主、备用侧电源的三相电压、三相1级电流、三相2级电流、开关两端电压等24路电网参量进行实时采样。
3.2 系统功能解析与架构
根据以上分析,将系统功能按照响应速度以及功能耦合关系进行解析,可得到图4所示的系统功能关系图。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