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运放的权电阻网络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下)
接上篇
编程思路
对于电阻类数据,常用的数表有电阻数表、AD数表。
1. 电阻数表,优点是直观,方便后期查验,与电源电压无关;缺点和AD值之间需要额外的计算,占用系统时间。
2. AD数表,优点是MCU只需做比较而无需乘除,与电源电压无关;缺点是不直观,需要保存好原始的计算表格以备查验。
这里使用第二种AD数表,我们推导一下AD值与地址设置值之间的关系:
因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都是线性电路,电源VCC的波动会直接导致输出电压波动,所以直接把VCC和Vref连接能更好地去除电源波动对电压采集的影响,即令VCC=Vref,化简得:Ad=(2n-1)*K
之前的Excel表格已经算出了系数K,在I4写入=H4*(2^$I$2-1),复制粘贴即可得到AD数表,再把它定义成数组即可。
主要程序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parallel
#ifndef parallel
#define series
#endif
#ifdef parallel
//并联电路AD数表
const uint code ad_table[]=
{
0 , 59 ,113 ,160 ,204 ,242 ,278 ,310 , //0~7
341 ,368 ,393 ,416 ,438 ,458 ,477 ,494 , //8~15
512 ,527 ,541 ,555 ,568 ,580 ,592 ,603 , //16~23
614 ,624 ,633 ,642 ,651 ,659 ,667 ,674 , //24~31
};
//并联电路AD数表为
uint address_cal(uint value)
{
uchar i=0;
uint address=0;
uint buff=value;
for(i=0;i<31;i++)
{
if((buff>=ad_table[i]) && (buff<ad_table[i+1]))
{
address=i;
break;
}
}
{
Address=31;
}
return address;
}
#endif
#ifdef series
//串联电路AD数表
const uint code ad_table[]=
{
1023,964 ,911 ,863 ,820 ,781 ,746 ,714 ,//0~7
683 ,656 ,631 ,608 ,586 ,566 ,547 ,530 ,//8~15
512 ,496 ,482 ,468 ,455 ,443 ,431 ,420 ,//16~23
410 ,400 ,390 ,381 ,373 ,364 ,357 ,349 //24~31
}
//串联电路地址计算,形参为AD采样值
uint address_cal(uint value)
{
uchar i=0;
uint address=0;
uint buff=value;
for(i=0;i<31;i++)
{
if(buff>=ad_table[i])
{
address=i;
break;
}
}
if(i==31)//低于下限
{
address=31;
}
return address;
}
#endif
系统设计
1、单次AD采样时间以及两次采样的间隔时间都尽量长些,能减少数据抖动。每次采样都要读多次然后求平均。
2、PCB布线时,将该电路的电源其它电源分开走线,只和数字电源单点连接,且连接点尽可能靠近MCU。
3、如果发生部分地址丢失的情况,就量一下相关电阻的大小,看是否偏差过大。测焊在板上的电阻时要断掉所有电源,拨码全部断开再测,否则会影响测量值。
4、注意MCU管脚内部的干扰,需要把它设置成模拟输入的形式,而且不能带内部上拉或下拉。
温度特性
对串联和并联电路进行高低温测试,温度范围是-10℃~70℃,实验结果是-10℃的低温对AD采集值几乎没影响,50℃~70℃下AD的波动由±1增加到±2,但也不影响地址判断。
调试经验
1、查表算法是个难点,需要进行反复调整,以保证0~31各个地址都能被正确识别,地址没被修改时判断出来的地址值也不能变动。
2、电路的电源和地要处理好,不能和数字地铺成一片,电源线要和其它供电器件分开走线,这些都是为了降低AD采样值的波动以及准确性,每一个采样到的值都应该和理论计算值保持在至少±1的误差内。
3、需要验证底层的AD驱动的正确性要做到采样点接地时,AD为0,接电源正时,AD为满量程,10位的话是1023,12位的是4095。
4、I/O口的干扰是较难发现的问题,需要查清楚芯片内部I/O口的设置,是否自带了内部上拉或下拉,这里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会影响电路的输出电压。
- 如何将DSP和MCU两者完美结合(08-10)
- 基于MCU+DSP的运动控制硬件平台设计(10-01)
- 微控制器省电管理方法(05-04)
- 利用低成本的MCU的UART驱动智能卡(05-04)
- DSP结构特点和运算性能(07-19)
- 基于DSP+MCU的列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应用(10-08)